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百余年中,人类对飞速增长的物质财富给予了过多的关注,现在我们才意识到,阳光、水和空气才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基础。如今,我们应通过生态道德教育重塑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感、责任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生态道德只有理论上的认识,没有情感上的共鸣。其实,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指人们对环境现状、生态行为及事件的内心体验和评价,主要包括生态敬畏感、荣辱感、责任感、正义感、亲和感等内容。本文立足于生态道德情感,利用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国相关高校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发展现状,以及高校的培养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笔者发现我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存在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空泛性、内隐性、矛盾性、浅显性,高校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重视度不够,缺少科学的培养体系及互动平台。鉴于以上问题,笔者借鉴环境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法、逻辑归纳法,提出高校应通过理论教育、心理教育、实践教育、文化培养、评估机制健全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生态敬畏感、荣辱感、责任感、正义感、亲和感的培养。本论文的主体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背景及意义,同时对中西方生态道德情感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综述,为论文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部分,从情感、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情感教育等角度出发,对生态道德情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从中西方生态伦理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生态道德情感理论的历史沿革作了简要论述,为论文观点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情感培养的现状及相关原因作了简要分析;第四部分,针对调查得出的问题,提出高校生态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敬畏感、荣辱感、责任感、正义感、亲和感五部分;第五部分,笔者从培养路径的角度出发探讨相关对策,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应以课堂教育、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为途径,以评估机制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