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春江地处两浙之间,为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闻名天下的富春山水。而严子陵作为范蠡之后江浙地区最著名的隐士,他的到来,又为富春山水增添了不少文化内涵。严子陵的隐逸精神与富春山水相得益彰,但凡途经富春江或生长于此的诗人,都好吟咏子陵的高风亮节以及富春山水的钟灵毓秀。因此,富春江诗歌的创作极为繁盛,且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颇具研究价值。从整体上来看,富春江诗歌是一部山水隐逸诗史。因严子陵钓台是富春江流域最为著名的名胜古迹,对钓台的歌咏占据了富春江诗歌的大半,最能反映出富春江诗歌的特质,因此本文以歌咏严子陵钓台的诗歌为中心,整体考察了富春江流域的诗歌面貌。论文围绕富春江诗歌产生的地理环境、发展演变、创作主题及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得到对富春江诗歌的全面认识。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富春江诗歌产生的地域文化角度来探讨富春江诗歌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以及地域文学传统的自觉建构。认为秀丽的山水风光、复杂的地貌、便捷的交通是富春江诗歌赖以产生的自然环境,而此地深厚的历史底蕴、浓厚的隐逸文化以及艺术文化则是富春江诗歌产生的人文精神环境。与此同时,“严陵钓台集”作为地域文学传统建构的重要方式,它的兴盛,促进了富春江诗歌层累性发展,也为后来的富春江诗歌创作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第二章探讨了富春江诗歌发展演变的轨迹。认为富春江诗歌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南北朝为富春江诗歌的发轫期,唐宋时期是富春江诗歌的繁盛发展时期,元明清是富春江诗歌持续发展时期。第三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富春江诗歌的创作主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山水之美,隐逸情怀”、“登览山水,吊古怀贤”、“民风民俗,现实关怀”。认为富春江秀丽的山水、深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风民俗最容易引起诗人的关注。第四章从三个方面考察富春江诗歌的创作价值。首先,富春江畔既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亦是中国山水诗的盛产地之一。在浩瀚的富春江诗歌中,山水诗占据了绝大部分,它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富春江诗歌整体上表现为雅淡诗风,反映出上层士大夫亲近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面貌,是中国高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富春江诗歌以心理时空为依据的艺术构思及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对富春绘画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