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界定古代(古)与现代(今)并比较这两个时期医家治疗痹病的处方用药情况,总结用药差异并分析由用药差异所体现的古今疾病治疗理念的差异及原因;在文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有毒中药的使用差异,汲取了藏医药使用草乌的经验,运用实验方法研究诃子减草乌毒的配伍比例,为现代安全使用有毒中药治疗痹病提供参考。方法:文献研究方法:明确痹病的概念、含义以及与现代医学中某些疾病的对应关系,为选择处方提供依据;按照处方选择依据分别收集和整理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用于治疗痹病的处方或方剂;古代医家处方来源于各医家的著作(本文选择从唐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各世医家著作中的处方),现代医家处方来源于《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粹》(1-6集)和各门诊随机选择的痹病处方;对于处方所载中药,按照《中药学》(黄兆胜,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的分类、性味、归经、有毒无毒进行整理,并按照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实验研究方法:针对有毒中药的使用差异,汲取了藏医药使用草乌与诃子配伍减毒的经验,采用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大鼠二导联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为毒性指标,运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给药后大鼠心电图,并记录各组大鼠首次发生室性早搏的时间点及心电图显示的早搏个数,通过组间对比发生早搏的初始时间,评价何种比例配伍的草乌与诃子共煎液毒性较弱;采用HPLC法测定草乌与诃子配伍共煎后水煎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情况,并分析含量测定结果与水煎液毒性的关系;最后将动物实验结果与化学实验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以何种比例配伍,诃子对草乌的减毒作用较好。结果:1统计结果:共整理古代用于治疗痹病的处方534则,涉及中药374味,共计4996个频次,使用频次大于每味中药平均使用频次(4996/374)的古代痹病处方常用中药共82味;整理现代用于治疗痹病的处方422则,涉及中药352味,共计5942个频次,使用频次大于每味中药平均使用频次(5942/352)的现代痹病处方常用中药96味。对古代痹病处方常用中药和现代痹病处方常用中药进行统计比较得出:古今中医治疗痹病均会选择的共有中药53味;极少或不会在现代痹病处方中出现的古代痹病处方特有中药29味;极少或不会在古代痹病处方中出现的现代痹病处方特有中药43味,其中包括仅出现在门诊处方中的18味中药。2比较结果:①古今痹病处方用药的共有特点是以辛香、苦燥为主的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祛散肌表、经络风湿之邪,通行血脉而治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而定其性;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肾主骨,入此三经而治其本。②古今痹病处方共有中药存在使用频次上的差异,如古代医家以解表药和祛风湿药为主,现代医家以活血化瘀药和祛风湿药为主;古代处方中脾经中药总频次较高,现代处方中肝经中药总频次较高;古代医家有毒中药的总体使用频率高于现代医家;古代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茯苓、防风、附子、麻黄、半夏、川乌、生姜、防己,现代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甘草、桂枝、黄芪、白芍、威灵仙、生地黄、赤芍、桑寄生、红花、丹参。③古今痹病处方特有中药存在信息构成上的差异,如在中药类别的构成方面,古代医家处方中多以温里药、祛风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气药为主,以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和平肝熄风药为辅,重视温里散寒、辛温解表以及痰浊和风邪在痹病过程中的作用;现代医家处方中多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气药为主,以补阴药、补阳药、解表药为辅,重视清化热邪、辛凉解表及瘀血在痹病过程中的影响,而且喜从肝肾不足论治痹病;在中药药性的构成方面,古代医家用药以温性为主,且会使用热性中药,主温里散寒;而现代医家用药以寒性为主,会使用凉性中药,但无使用热性中药的情况,主清化热邪;在中药药味的构成方面,古代医家用药辛味居多,苦味和甘味分居其次,而现代医家用药以苦味居多,甘味其次,辛味最少;在中药归经的构成方面,古代医家用药以归肝经的最多,脾经、肾经其次,现代医家用药同样以归肝经的最多,但是肾经和肺经其次,脾经中药使用较少。3动物实验结果:通过对各组大鼠首次发生室性早搏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初步得出草乌与诃子1:6配伍对草乌的减毒作用较好。4含量测定结果:6种生物碱总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草乌单煎>草乌诃子1:1>草乌诃子1:6>草乌诃子1:3。结论:古今痹病处方用药存在明显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共有中药的使用频次差异”和“特有中药的信息构成差异”两个方面,包括8个差异性结果,而且部分差异性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古今疾病治疗理念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时代背景的变化,使得患者所处社会、自然环境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产生相应变化。尤其要指出的是,文献研究中有毒中药使用情况的对比结果提示,毒性中药的减毒方法研究对于保证其临床安全使用治疗痹病具有一定意义,而藏药中草乌与诃子配伍减毒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汲取并进行研究的。基于此而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初步显示草乌与诃子1:6的配伍比例减毒效果较好,通过6种生物碱总含量的大小可以评价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程度,而水解程度越高,其毒性就越低,其中草乌与诃子1:3的配伍比例,水解程度最高,草乌诃子1:6水解程度其次,因此综合考虑动物实验和化学实验结果,草乌与诃子以1:6的比例进行配伍共煎,对于草乌的减毒作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