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快速膨胀,以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世界范围内正酝酿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新兴产业即将带动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主要国家正积极采取行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占据优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先进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杠杆性作用,而先进技术主要源自于企业的研发活动。不论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研发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企业对于研发活动投入乏力并且缺乏积极性。究其原因,商品市场和融资市场的双重失灵。市场的非有效性和研发产出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专有性和外溢性导致公司不愿意从事研发活动。同时,企业和融资机构间在研发活动投入和产出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致使企业研发活动的融资面临着更多约束。在发达国家,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补贴这种行为相当普遍。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补贴可以有效地缓解商品市场的非有效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融资市场的缺位。而财政补贴政策究竟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有何影响,这将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问题。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2年间,10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共505个样本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9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家、生物产业上市公司15家、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20家、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18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2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14家。本文选取动态面板数据,并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分别对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影响进行计量模型估计与分析。同时,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属各行业进行细分研究。研究发现,对于研发投入而言,财政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不同产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财政补贴政策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而挤出了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自筹研发投入资金。对于专利产出而言,财政补贴的影响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效应。例如,财政补贴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呈先阻碍后促进的“U型”分布,而对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先促进后阻碍的“倒U型”分布,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产出呈负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其他控制变量,例如营业收入和研发人员皆对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因所属产业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依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补贴政策效果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几点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和完善财政补贴信息披露制度;第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属各产业协调发展,实行“有保有压”的政策;第三,因产业定补贴;第四,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人才培养机制;第五,补贴制度与形式多样化、灵活化;第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政策评估制度。通过政策体系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使财政补贴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如下: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所属各产业进行细分研究,为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补贴政策对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同时,本文综合各因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补贴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并且,还针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特点,建议采取因产业而制定不同的财政补贴政策。当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实证分析数据样本短缺和实证数据时间跨度较短这两方面。这与我国相关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与不健全有很大关联。虽然本文在研究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但为研究财政补贴政策对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并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补贴政策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