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体是一篇合格译文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译文得体性指译文语言自然、通达,切合译语语言文化语境。从广义上讲,译文得体性指译文的语言、文体、语用等方面在译语语言文化语境中自然且具有可接受性。换言之,广义上的译文得体性包括译文的语言得体、文体得体和语用得体。语言得体指狭义上的译文得体。文体得体因原文的语篇类型和译文预期功能而异,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作文体特征,或在译文中依据译语语言文化的文体规范改变原作文体特征。语用得体指译文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自然且具有可接受性。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译文得体性通常只聚焦于文体的得体,强调译文须“得”原文文体风格之“体”,即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文体风格。译文得体性是翻译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方面。首先,它直接关系到译文在译语语言文化语境中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重要的是,翻译目的即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得体性。此外,它还关系到翻译服务于读者、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根本目的的实现。但是,作为翻译中一个重要基础性问题的译文得体性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却常常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对译文得体性进行专门探讨。对译文得体性进行专门探讨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对译文得体性进行专门探讨,可以为解释许多过去难以解释的翻译现象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实践上说,对译文得体性进行专门探讨,有助于提高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提高译文的质量,使翻译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实现翻译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目的。本文拟以Katherina Reiss, Hans Vermeer和Christiane Nord等人创立的“功能目的论”为基础,结合语境理论、语义学、文体学、语用学、语篇分析及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学科,通过分析比较大量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英汉互译实例,从语言得体、文体得体、语用得体三个角度来探讨译文得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