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翻泽涉及文本意思在语际间的忠实传递。然而,翻译活动容易受到一些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文化、译者主体性和语篇类型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上述因素,才能给目标语读者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译本。本文选择研究翻译中的意义转移。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但多数研究的是孤立的例子,鲜有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汉语小说译文对比研究。本文以利奇的意义分类理论为框架,从老舍的《骆驼祥子》中选取两章进行研究,对意义转移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对前人的研究做出补充论证。 基于利奇所提出的意义分类理论,本文把翻泽中的意义转移定义为:使用联想意义、语篇意义、结构意义等其他意义来代替认知意义。据此,本文提出假设:《骆驼祥子》汉英翻泽中的意义转移存在一定规定,并且这种规定可用一些原因来解释。全文从“替换”、“文学形象的中性化”、“具体化和泛化”、“强化和弱化”、“扩大和缩小”、“文内解释”这九类意义推移的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小说原文及两个英译本的对比考查,不仅能更好地分析意义转移的类型和特点,也能更清楚揭示译者做出翻译选择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深化意义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关系的认识,为汉语小说英译中意义的处理总结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经过统计和例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所选取的《骆驼祥子》两个章节在施晓菁译本和伊万·金译本中分别具有356和296个实词发生了意义转移,意义转移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方式,两译本都包括替代、文学形象的中性化、具体化和泛化、强化和弱化、扩大和缩小以及文内解释这9类意义转移。其中,替代是最基本的形式。2)对于具体化和泛化、强化和弱化、扩大和缩小这三对意义转移类型,施译本倾向于使用“泛化”形式,而金译本更倾向于“具体化”形式。两译本中,“强化”的使用频率略高于“弱化”。相对来说,“扩大和缩小”这对意义转移形式在两译本中出现频率较低。文内解释这种转移类型在金译本中的使用比例要高于施译本中的比例。3)汉英小说翻泽中,导致意义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同的语言、文化以及译者的主体性。4)意义转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其使用必须行之有度,则会偏离原文意义,从而影响目的语读者对整个语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