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肿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CT和MRI可检出1~2cm左右的微小肝癌,但对更小的病灶则无能为力。AFP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但是不能准确定位病灶。所以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既可早期诊断,又可准确定位病灶的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超声显像是临床最常用、方便的诊断技术,随着如二次谐波、间歇式超声显像等超声技术的出现,以及氟碳超声造影剂的进一步成熟,靶向声学造影技术从实验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了符合上述要求的新的诊断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分子显像可能会引起诊断技术上一次新的革命。目的: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浸润、转移的关键,本研究从肿瘤血管生成中重要的细胞间粘附分子整合素入手,利用靶向声学造影技术,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治疗肿瘤提供依据,以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同时应用商业化生产的、用于临床的超声造影剂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总结其在临床诊断、肿瘤监测及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在诊断的同时,结合实时治疗及治疗后监测,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脂质造影剂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评价:将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聚乙二醇(PEG)按一定比例混悬于水溶液中,冷冻干燥后,加入糖溶液及表面活性剂,摇均匀,重新制成混悬液,抽除容器内空气后,加入全氟丙烷气体(C3F8),所得产物静置分层弃下清液,即制成所需微泡。用OLYMPUS BX50(日本Olympus公司)显微镜镜下观察脂质造影剂‘脂氟显’微泡分布、大小、形态;用Sysmex KX-21血球分析仪测定造影剂微泡浓度;Zeta SIZER 3000电位仪测定PH值及表面电位。抗体与微泡的结合方法:在微泡制作完成之前,加入碳化二亚胺1.5mg,与微泡装配材料共同制成混悬液后混匀,接着在微泡中加入额定浓度的带有红色荧光的抗αvβ3抗体,尽量抽出容器中的气体,加入全氟丙烷气体(C3F8),用声振仪振荡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