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衣冠礼仪之邦”称于世界。中国古代首服与服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不仅是中国服饰礼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古代,首服与国家建制、社会习俗、个人身份等第乃至道德修养均有直接关系,其社会价值功能已经超过了其实用功能本身。本论文主要以汉代以降,生活在中原汉族政权治理区域的男性首服为研究对象,采取对文献、图像和实物进行综合研究的方式,就其在儒家文化背景影响下,通过典章令、礼俗规范等诸多形式,表现为男性首服的名类、源起、式样、演变、礼制、工艺和文化等具体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力求做到考据和论证并重、整体和细节平衡,并合理运用确论和存疑、纵向和横向并置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文献整理和今人研究成果研析的基础上,以用途、外观、构成和佩戴方式为制定区分的准则,对中国古代首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提出对中国古代首服,应区分为冠类、帽类和巾类等三个项目的观点。冠类之特征标志为系缨贯笄,多用于礼服,为修饰之用;帽类之特征标志为扣戴遮覆,多用于公服和便服,为御寒之用;巾类之特征标志为扎束韬发,多用于公服和便服,为敛发之用。从外观来看,冠类首服可分为“单体式”、“分体式”和“复式式”三个类别,帽类首服分为“半球形”、“直筒型”和“菱角形”三种形式,巾类之特征标志为扎束韬发分为“纽髻式”、“韬发式”和“裹首式”三种形式。第二,在对文献史料考辨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图像和实物资料的比对和论证,按照主体、固冠和装饰构成的类别方式,对中国古代首服各部位的构成要素及其文化内涵展开详细的阐述。其中,主体部分包括上部、中部、下部和内部;固冠部分包括贯笄类和固带类;装饰部分包括顶部、侧部包括和后部包括。第三,以文献、图像和实物综合分析为基础,本着整体概括和细节深入的原则,按照冠类、帽类和巾类的研究顺序,对自汉代始,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迄宋、明两朝,各个时期内中国古代首服总貌的历史传承、发展脉络、相互影响,以及与政治制度演变和社会审美情趣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第四,以穿用者身份及其穿用场合为视角,在对汉代以降,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迄宋、明等汉族政权首服制度中的戴用场合、服饰搭配和等差制度进行全面考察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代服饰应分为官服制度和民服制度,且官服制度又包括“礼服”、“公服”和“便服”三大类别的观点。其中,礼服类又可根据礼仪场合的不同,分为吉服、凶服、宾服、军服和嘉服等五种。吉礼有祭服;凶礼有丧服、素服、吊服;宾礼有朝服、赐服;军礼有戎服、甸服、常服(隋以前);嘉礼有吉服。公服类有公服、常服;便服类有亵服、燕服、杂服、宴服。第五,在首服的源起、造型、演变、工艺、材质等诸多方面,经过对历史文献的充分考察,和对今人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图像和实物资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选取冕冠、弁冠、武弁大冠、进贤冠、幞头、乌纱帽、巾帻等具体款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其中,冕冠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参加祭祀典礼时最尊贵的礼冠;弁冠是古代贵族的一种礼冠,有皮弁、韦弁、爵弁等名类,通常配礼服用:通天冠是为历代帝王所专用的一种首服;进贤冠是我国服装史上,使用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官所用之冠式;武弁大冠,为武官所戴,起源于战国时期胡人的搭耳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