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人移居海外具有悠久的历史。东南亚各国作为与中国相毗邻的国家,一直是历史上国人移居海外的首选之地。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的这段时间中,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需要大量的华侨来发展经济,开荒建城。在殖民地形成了对华侨的“拉力”,同时,在国内由于政治、经济状况的原因,形成了对华侨外移的“推力”。在国内国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华侨移居东南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华侨去往殖民地的利益所得,即殖民地所形成的“拉力”。将历史群体放入历史情境中分析其行为的产生,正是在利益权衡中,他们各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共同塑造着东南亚华侨的状态和历史。西方殖民势力在东南亚殖民据点的壮大和发展不能离开华侨的经济活动和被视为“没有危险的”劳动力的他们。东南亚华侨在特定的历史因素和背景的作用下,呈现出与前代迥然不同的数量和形态,对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产生了深远而直接的影响。在殖民政权所产生的强大“拉力”之下,巴达维亚的华侨不断增多,而当华侨人数增多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为了荷兰殖民当局的顾虑,富裕的华人被其仇视,贫穷的华人被其认为做危险分子。尽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限制华侨的继续移入,但是趋利而来的华侨却依然维持着源源不断的势头,最终爆发了1740年的大屠杀,即历史上著名的“红溪惨案”。得知“红溪惨案”后的清政府延续了清朝一贯的漠然态度,在经历了漫长的讨论后,对屠杀大批华侨的荷兰殖民者并没有做出任何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惩罚,南洋照旧通商。体现了清政府对华侨的敌视态度,导致清政府做出这样的决策的,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因素。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里,以“天子”自居的清朝皇帝一直以来几乎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况,不能及时了解世界的情况,也不愿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认为边远民族都是服从于他的藩属,要“诚心向化”。对去国离乡的华侨更是无丝毫好感,不但认为其是不安分之人,而且对其满怀仇视。一直以来,清朝统治者都不能认识到海外华侨的作用,海外华侨不但形象不能被朝廷正常化,还一直受到祖国的抛弃,处于极端劣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