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调查、采集、标本鉴定以及文献资料的考证。共记录藻类植物432种(含376种,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中蓝藻99种,占总种数的22.92%;红藻1种,占总种数的0.23%;金藻1种,占总种数的0.23%;硅藻200种,占总种数的46.30%;裸藻2种,占总种数的0.46%;绿藻129种,占总种数的29.86%。由此可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以硅藻占优势。研究区无论是从属的数量还是从种的数量来分析,优势科现象都比较明显。舟形藻科Naviculaceae和鼓藻科Desmidiaceae是组成该研究区藻类植物的优势科。贵州省藻类新记录79种。研究区内即出现了热带地区的种类,也出现了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冷水性种类,反映出该区是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利用藻类植物区系成分的综合系数、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的方法对该研究区不同区段内的藻类植物在物种丰富程度和亲缘关系上进行比较,以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与国内其他8个地区进行藻类植物区系比较,结果表明:第一,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6个不同采集区段中,物种丰富度以方祥的最高,其次是雷公山;物种丰富度最低的是雷公坪。第二,从属的相似性来看,6个样区之间亲密程度都在比较亲近以上,其中方祥和雷公山最亲近,其次是方祥和小丹江;西江和雷公坪之间属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从种的相似性来看,西江和其它5个采集区都比较疏远,最疏远的是方祥和雷公坪。最亲密的是响水岩和小丹江、方祥和小丹江。从属的相似性和种的相似性都证明了方祥和小丹江之间最亲近。第三,湖南武陵园物种丰富度最高,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其次。研究区藻类植物种类丰富,仅在气生环境中出现的有25种,占总种数的5.79%;仅在亚气生环境中出现的有89种,占总种数的20.60%;仅在水生环境中出现的有165种,占总种数的38.19%。从生活环境来看,该地区藻类的生活环境复杂多样,有喜偏酸的种类,也有喜偏碱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