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欣赏当代植物造景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大佳赞赏”一景中融进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种植风格那奇特的植物修剪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组合、整齐划一的栽植方式、一望无际又无法进入的刺绣地毯式的草坪的同时,又有多少决策者、设计者和使用者真正读懂了西方种植文化的语意。因为,这样的种植手法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产物,符合西方人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反,一些传统的植物配置品种,如梅、兰、竹、菊却深深刻进了中国人社会文化的骨髓里,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识别出来。唤醒传统种植文化的魅力,使其在当经景观设计中展现光彩是本篇论文的初衷。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传统种植文化的分析、继承、扩展,再结合现代的科学理论成果与具体实际,最终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又能结合现代生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种植文化起到一些推动作用。民族风格强调了中国植物造景特色的鲜明性;地方特色强调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态度与方法;结合现代人生活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并最终引发人们从整体上对景观设计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关注。俞孔坚教授在《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理论》中指出:“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这一点古人早已参透。陈从周先生曾写道:“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因此,只有继承、发展、创新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形式、地方特色、结合当代人生活的种植文化,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必将迎来作为“世界园林文化三大体系”之一的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