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模式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合理地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产学研合作教育最先开始于英、美等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因此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自1985年一些院校学习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经验,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验之后,许多学校也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1997年发出了《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并把它列入世行贷款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项目中。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包括: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组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董事会;建立起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基地等等。然而,由于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时间很短,才十几年,因而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意识、体制、机制、资金、政策等方面都有。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得以完善。 搞好产学研合作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主要要从体制、机制、模式上进行改革。首先,要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包括: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协调三方的利益关系;设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管理协调机构,为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资金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促进和保护产学研合作教育。其次,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再次,要建立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最终都得通过创新的模式来实现。由于社会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所处的地区和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 摘要不可能单一化。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工学交替模式、预分配的“3刊刊”模式、中后期结合模式、结合实际任务模式、培养工程硕士模式、继续工程教育模式等。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由于它符合时代的要求,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因而必将为更多的学校和企业所接受,它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