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和汇率作为本国货币对内和对外的价格,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金融价格信号的核心。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随着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日益推进,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越来越需要浮动的汇率制度作为保障。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日益受到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也日益受到国外经济的影响。因而研究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研究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是利率与汇率联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不同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汇率市场化程度对利率与汇率联动性的发挥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利率管制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情况下,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难以发挥作用。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和浮动汇率制度下,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机制才能发挥作用。中国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利率市场化程度仍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以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分界点,分别考察了2002年12月-2005年6月以及2005年7月-2008年1月各31个样本数据的利率与汇率关系,通过比较前后不同的利率与汇率关系来检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效果。为考察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区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不同,分别做了名义利率与名义汇率的关系、实际利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的检验,结果发现:(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名义利率与名义汇率的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强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2)汇改前后的实际利率与实际汇率间相互作用的变化不如名义利率与名义汇率强。(3)中国利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与经典利率平价理论和多恩布什模型揭示的变动方向相反,但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国际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美国外汇市场的高度发达、利率市场化程度高和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美国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可以得到很好运用;曾经有过升值压力的日本和德国不同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选择的经验教训是: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大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汇率调整的最佳方式是缓慢进行调整。曾将利率市场化与固定汇率制度搭配的泰国,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警示着,不得当的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搭配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1994年以来中国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操作中出现了多次冲突。尤其是当前在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以及持续而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受制于汇率政策,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存在冲突。应在保持经济安全稳定前提下对利率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汇率的联动作用,来消除外部经济对内部经济的干扰,达到经济的内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