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全新的“参与”意识将网民们带入了web2.0时代。借助于互联网迅速的传输速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博客实现的是更为良好的,更有深度的人际沟通。博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但博客伴随商业化发展进程,也带来了很多道德及法律问题,如隐私侵犯、网络谩骂等等,我们要用社会责任的目光去看待博客,并且采用相关对策促进博客的良性发展。第一章,博客概念的界定。本章对博客的发展历程做了相关的介绍。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博客的诞生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第二章,博客的分类与特征。按照不同角度分类,博客有不同类别。有很多学者认为博客具有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特征,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博客同时还呈现出其他特征:博客既是边缘化的,又是主流化的;博客既是精英化的,又是大众化的;博客既是个人化的,又是公共化的。第三章,从传播学角度解释博客现象。此章节中,笔者主要从传播学意义上对博客进行分析。博客是人内、人际和大众传播的统一;博客是人们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寻求宣泄的渠道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工具;博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表达形态;博客冲击“把关人”理论,使“人人都是把关人”;博客并不是对传统媒体的颠覆,它是一种“补充媒介”;博客中,“沉默的螺旋”仍旧存在,只是被弱化,而且表现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第四章,博客的商业化道路。随着博客的发展,博客服务潜在的商业价值日益引起各大企业的关注。博客网站作为一种网络服务平台,如果不进行商业化就无法继续发展,最终导致网民的巨大损失。博客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移动博客、播客的兴起、博客书出版的可操作性、博客拓展了广告市场、博客的增值服务等等。第五章,博客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这一章是全文的重点。很多普通人因为博客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成为现实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同时博客引发了一系列的涉及谩骂、诽谤、色情、个人隐私等问题,遭到了各方的批评,并引起多起纠纷。面对这些问题,有人提出要实行实名制进行管理。实名制引发了学界的热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中立。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模式,但如何既能保护网民的信息资料安全、又能维护博客自由精神,还有待考察。实名制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其可操作性要受实践的检验,要慎重施行。博客具有开放、流动、自由、匿名等特点,管理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容易滋生一些不良网络现象,成为网络道德建设的难点。目前,我国网络立法滞后于网络发展的实际,尤其是对于博客这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缺少具体的措施,这种现状亟待改进。笔者在本章第三小节探讨了如何应对博客目前存在的失范问题:通过法律来规范;运用信息手段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博客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每一种技术的发展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博客对道德和法律的冲击也很明显。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博客已经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只要我们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并在相关规范的约束下,相信它会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媒介,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