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多螺旋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实验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9kobe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壳式换热器在换热器中仍占绝大多数。为了扩展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本文对一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纵向多螺旋管壳式换热器进行研究。该换热器采用螺旋扭片作为换热管管间插入物,使得壳程流体在管隙间始终保持多股纵向自螺旋流状态,有效提高换热管束壁面的流体速度,实现不同壳体半径处流体的充分混合。 文中为了研究该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的规律,以热水-冷水为介质,对其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1.本文研究了管壳式换热器理论,设计出换热器实验平台(包括工艺流程及其设备、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 2.针对换热器实验研究数据处理的特点,研发出换热器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一套,包括算法设计、系统开发等,加强了计算机数据采集的优势。该计算机数据实时处理系统为实验数据的计算及整理,提供了快速、便捷方法。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并可作为其他换热器各性能测试的系统平台; 3.本文对纵向多螺旋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对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螺旋扭片的节距L和开孔直径d的大小对传热性能均有较大影响。节距L太大或太小,强化传热效果均不佳,只有L大小合适时,强化传热效果才最好;扭片开大孔比开小孔,强化传热效果好。 2.螺旋扭片对阻力有影响,对于未开孑L孔扭片,阻力随节距L减小而增加;对于开孔扭片管束,L=100和140,开孔后压降有所增加,但L=180时,开孔后压降有所降低; 3.换热器综合性能评价发现L=140,d=0扭片管束综合性能最好; 4.通过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实验数据分析,得到各组实验的实验关联式及传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统一关联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为以良好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教育工作者和专家都在积极研究提
重金属离子浓度是评价水质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由于城市重工业的发展,城市地表水资源受影响最为严重.以新疆乌鲁木齐河市区段河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对
挤毁是套管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一直是管柱力学研究的热点.高抗挤套管强度较高,通过常规检验方法和理论计算公式无法考核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套管挤毁的环境模拟试验,即在套
输送床气化和双流化床气化是基于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煤和生物质气化技术,二者均要求大的颗粒循环量。 本论文提出一种在输送床(提升管)的底部耦合一移动床
学位
设计合成并纯化吡咯衍生物[3-(1H-毗咯-1-基)丙基]-三乙基碘化铵(A3),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将A3聚合于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对A3及其聚合物polyA3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得到电聚合最佳条件为:修饰4mg/mLA3溶液10μL,电解液为0.1mol/LLiClO4溶液,扫描电位0-0.9 V vs. SCE,扫描速率100 m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课堂问题导入的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
本实验研究了生化腐植酸和氧化腐植酸的制备。生化腐植酸制备是指以果渣和秸秆为原料,在不同菌种和不同发酵时间下进行固态发酵制备腐植酸;氧化腐植酸制备是以作物秸秆为原料,采
本文基于现有气流床气化技术在显热回收方面的缺点,根据碳和水蒸汽、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是吸热反应原理,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开发了采用化学反应方法回收煤气显热的煤基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的目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以后学习也很重要,因此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