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目前尚无治疗手段能完全治愈该病,仅能靠综合治疗延缓病情发展,一种是依靠西医降糖药物来治疗糖尿病,但长期使用需要逐渐加大药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并且不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另一种则是依靠能够有效降血糖的中药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长期以来,黄连作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常用药物而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成分包括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表小檗碱、巴马汀等。现代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黄连生物碱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现代医学证明,黄连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黄连降血糖的机制和有效成分尚不明朗,因此,有必要对黄连中降血糖的活性成分做全面、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HepG2细胞为模型,对黄连的降糖活性做全面评价,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PLC)对吸收进细胞内的黄连生物碱进行检测,之后利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种生物碱对线粒体复合物Ⅲ蛋白表达的影响。希望能掌握黄连中降血糖的有效成分及其机制,为下一步药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HepG2细胞的培养以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胞中各种黄连生物碱的含量;(2)线粒体复合物Ⅲ蛋白质样品的制备;(3)以线粒体复合物Ⅲ蛋白为靶标,评价4种黄连生物碱对线粒体复合物Ⅲ蛋白表达的影响;(4)评价其他黄连碱衍生物对线粒体复合物Ⅲ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得到结果如下:(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在黄连生物碱环境中培养的HepG2细胞中各种生物碱的含量,并通过公式换算,其结果如下: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以培养液中生物碱均浓度为0.5μg/mL为例,四种生物碱浓度分别为1.600、1.080、0.632、0.496μg/mL),而药根碱几乎不被吸收,且培养液中小檗碱和黄连碱的浓度与细胞内的生物碱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小檗碱:Y=0.3056+2.1572X R2=0.9957;黄连碱Y=0.2935+0.9121X R2=0.973)。(2)线粒体复合物Ⅲ蛋白质样品的制各:培养好的细胞用RIPA强裂解液裂解以获得蛋白质样品。(3)通过免疫印记方法检测4种黄连生物碱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证明:待生物碱进入细胞后,小檗碱对线粒体复合物Ⅲ的调控作用最强,黄连碱次之,表小檗碱和巴马汀则几乎没有影响。(4)通过免疫印记方法检测4种小檗碱衍生物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证明:待衍生物进入细胞后,只有C8在低浓度(O.Olppm)和C12在中浓度(0.02ppm)能对目的蛋白的表达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