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郑氏消肿止痛汤是我院已故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郑怀贤教授的经验方。郑氏伤科理论中明确指出该方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针对四肢软组织新伤后的肿胀疼痛尤为适宜。本实验通过观察并记录郑氏消肿止痛汤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中的症候学、组织形态学以及局部组织、下丘脑β-内啡肽的变化,分别与七厘散、布洛芬缓释胶囊对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症候学、组织形态学以及局部组织和下丘脑β-内啡肽的变化进行比较,探讨郑氏消肿止痛汤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验证郑氏消肿止痛汤对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疗效,探索其治疗机理,为郑氏消肿止痛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支持。方法:健康三月龄SD大鼠96只,体重(363.40±4.0g)。适应性喂养7天后,造模前一天剃除大鼠双侧臀部及双侧大腿后侧毛,记号笔标记双侧大腿距腘窝上lcm以便于确定造模位置和双侧皮温测定位置。选择大鼠左侧标记处造模,并选取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标记后称量体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药物对照部落分组(B组)、药物对照七厘散组(C组)、消肿止痛汤组(D组)。造模分组后根据人与动物药物剂量换算方法计算出实验所需的药物剂量,消肿止痛汤以汤剂灌服,药物对照组以散剂制成浑浊悬浮液给大鼠灌服,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四组大鼠均自由摄食饮水。于固定的时项点观察大鼠左下肢造模区域的淤青淤血情况、皮肤肿胀程度、活动障碍,同时在1、3、7、10天上午8点,取肌肉组织标本、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制作肌肉组织和下丘脑组织的匀浆,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β-内啡肽的浓度变化情况。将结果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体重四组大鼠体重有所变化,模型组、布洛芬组、消肿止痛汤组呈现上升趋势,且消肿止痛汤组第一个时相点和第四个时相点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七厘散组轻微波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体温四个时相点四组大鼠早晨体温和夜间体温双侧下肢局部温差逐渐减小。模型组、布洛芬组、七厘散组、消肿止痛汤组,在四个时相点早晨、夜间温差均无统计学差异。(3)症侯学指数四组症候学指数均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个时相点模型组分别和布洛芬组、七厘散组、消肿止痛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四个时相点模型组和七厘散组、消肿止痛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布洛芬组与七厘散组、消肿止痛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β-内啡肽模型组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在缓慢上升在第二个时相点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布洛芬组第一个时相点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七厘散组从第一个时相点逐渐升高到第四个时相点达到最大值;消肿止痛汤组逐渐升高在第二个时相点达到峰值随后轻微下降。第一个时相点模型组与其余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时相点消肿止痛汤组与其余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个时相点模型组与七厘散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局部组织β-内啡肽,模型组缓慢上升在第三个时相点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布洛芬组第一个时相点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七厘散组从第二个时相点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消肿止痛汤组逐渐升高在第二个时相点达到峰值后轻微波动。第一、第二个时相点模型组与其余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四个时相点与模型组与七厘散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5)组织形态学评分第二个时相点模型组分别与其余三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第三、第四个时相点模型组分别与其余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郑氏消肿止痛汤组、布洛芬组、七厘散组分别同模型组比较,三个用药干预组均表现出局部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局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可见,三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症状。2.郑氏消肿止痛汤可在第三天升高下丘脑、局部肌肉组织β-内啡肽含量,通过升高β-内啡肽含量,缓解急性软组织损伤时的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