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分辨数据评价与喷流/日浪的观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angmx198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望远镜及其终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太阳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多波段、多角度的海量观测数据。太阳研究工作者通过对这些数据测量分析、统计研究来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的各种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而对各种灾害性空间天气进行预报。人眼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大多数来源于视觉,图像是最直观的视觉数据,因此,太阳多波段、多角度的拍摄图像是最主要的太阳观测数据。在太阳观测图像的获取过程中,由于望远镜本身、大气湍流、光学系统、终端仪器和CCD相机的影响,所得的图像像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像质的评价是整个望远镜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望远镜能否高效产出的因素之一。图像评价主要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类。图像评价的主观评价方法在图像产生之初就已经应用在图像领域,并且在太阳观测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观评价的成果也作为客观评价验证和客观评价方法研究的指导因素之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客观评价方法在主观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图像评价工作不仅涉及到人类视觉系统,还几乎涵盖了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图像获取、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与滤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与重建、图像分割、图像形态学处理、小波变换和图像多分辨率处理等。目前,客观评价方法在太阳观测图像预处理、太阳爆发事件空间自动识别、太阳爆发事件动态演化过程跟踪和太阳观测的统计、分类与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太阳高分辨数据评价与喷流/日浪的观测研究工作就是在研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太阳观测图像的基础上,探索更适用于太阳高分辨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云南天文台抚仙湖一米新真空望远镜(NVST)是目前世界上较大口径太阳望远镜,着重于太阳的高分辨观测和多波段光谱观测研究。本文针对太阳高分辨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应用需求,研究各种图像评价方法在太阳高分辨观测领域的应用价值。NVST高分辨观测数据主要特点是能实现太阳光球、色球的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步观测,为太阳小尺度事件(比如喷流或日浪)的观测和爆发机制研究提供最直观最清晰的图像。此外,由于太阳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球体,以及地基望远镜本身受到大气湍流等因素的影响,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标准的参考图像,因此,研究图像客观评价方法在高分辨观测数据中的应用时,着重研究无参考图像评价方法。图像评价在太阳高分辨观测中主要有四方面的应用前景:(1)主观评价方法用于太阳事件的分析研究,比如,太阳物理学家利用其先验的科学理论知识,对高分辨率的太阳色球H-alpha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某一时间在爆发过程中的某一细节对整个太阳爆发理论机制的影响;(2)图像评价方法用于监视望远镜系统的图像质量。例如,在望远镜观测中,由于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获取系统离焦,可以使用像质度量平台来监视和自动校准以获得最靠近焦点的观测图像。(3)图像评价方法可以用来基准和定位图像处理系统和算法。例如,多种高分辨重建方法重建出来的数据需要进行比较和选择,可以借助像质度量平台来评价哪一个方法会提供最好质量的图像。(4)图像评价方法可以被嵌入到一个图像处理系统中来优化算法和参数设置。例如,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找到并剔除影响数据处理结果的图像,达到优化数据处理的目的。本文针对这些应用研究需求,对图像评价方法和太阳观测图像处理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图像评价方法与算法,并对其在太阳高分辨观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做一个系统的分析。第二:针对地基大口径太阳望远镜观测图像无原始参考图像的事实,研究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特性和图像模糊度的评价方法在太阳高分辨观测中的应用。第三:对目前太阳观测图像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其中所应用到的图像评价方法和基本思想做了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第四:结合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图像评价方法和太阳高分辨数据处理方法,对一个具体的普遍存在的太阳爆发事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高分辨H-alpha日浪的自动识别方法。
其他文献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其内部磁场的变化导致太阳活动现象的爆发,而太阳的活动现象与人类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太阳进行实时监视、预报以及研究其内部的变化内容。通过太阳光谱可以从物理本质上研究太阳大气活动的产生机制与演变规律。长时间、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的二维成像光谱观测是目前太阳光谱观测的主流,在诸多实现太阳二维光谱观测仪器中,经典的光栅光谱仪无疑是各个太阳望远镜必备仪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
化学组成特殊星(Chemically Peculiar Star,即CP星)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元素丰度的恒星,主要表现为光谱上有异常强或弱的元素线。这类星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尚不清楚。CP星主要由B型、A型以及F型主序星组成。这类星在双星中的比例很高,其中金属线性Am星的双星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且发现部分Am星处于食双星中。食双星作为获取恒星质量、半径等基本物理参量的主要来源,可为研究Am星乃至C
密近双星是两子星距离较近,一子星对另一子星演化产生影响的恒星系统。密近双星拥有不同的几何结构,如分离双星、半接双星和相接双星,它们对了解密近双星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相接双星是两子星均充满并溢出各自的洛希瓣且具有一个公共包层的强相互作用型密近双星,其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未解决的难题。由于大多数望远镜都位于北半球,处于北天区的相接双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观测和研究。然而,由于位于南半球的望
活动星系核中吸积与喷流之间的关系是活动星系核中的重要问题。我们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2.4米望远镜上安装的暗弱天体分光成像仪对伽马噪窄线赛弗特1星系1H 0323+342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监测。从Fermi存档数据提取出的同时期的伽马光变曲线也被使用。我们发现来自吸积盘的光学连续谱的增加与喷流活动的增强在几天内是同时的。基于光学—冕X射线相关关系,来自吸积盘的光学连续谱的增加说明冕X射线也会增加
日冕中大部分活动和爆发主要由磁场主导,因此诊断日冕磁场对研究太阳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禁线的偏振来研究日冕中的磁场。尽管日冕禁线只能进行日面以外的观测,它仍然是研究日冕磁场的重要工具。我们主要采用了以密度矩阵为基础的量子力学理论和势场的磁场模型对禁线的线偏振进行了模拟。相对于经典理论,量子理论可以给出更精确的结果并且应用到更加复杂的原子系统。由于日冕禁线处于汉勒效应的饱和区域,禁线
脉冲星由于其高致密度而与引力物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其稳定的自转周期则与时间标准密切相关。PSR J0437-4715是目前自转最稳定的毫秒脉冲星之一,也是目前测时精度最高的脉冲星。它处在一个双星系统中,其伴星是一颗白矮星。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云南天文台昆明40米射电望远镜对PSR J037-4715的观测开展的研究。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通过VLBI观测,寻找并得到两颗PSR J037-47
恒星是构成宇宙的基石,同样地,也是理解天体物理许多方面所必需的要素。我们对于宇宙学,星系和行星形成的了解也全部都需要恒星演化的理论。为了理解恒星如何演化,我们需要研究不同演化时期的恒星。目前已经观测到了一些低质量恒星的类太阳振动。恒星的振动反映了恒星内部的声速,而声速由恒星内部的压强,密度,温度梯度,气体运动和恒星内部其他物理量所决定,因此恒星振动为我们研究恒星内部结构提供了可视“窗口”。通过这些
晚型恒星中普遍存在着类太阳磁场活动现象,预示着在这些晚型恒星较深的对流区内存在与太阳类似的磁场发电机行为。我们选择了三颗活动性较强的晚型恒星作为观测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对V711 Tau和UX Ari的长期高色散分光监测,研究它们的磁场活动规模、色球活动区的结构和迁移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SZ Psc的密集采样观测,探测和研究它的冕层星珥活动事件。V711 Tau是一个周期约为2.84天的RS CV
本文综述了太阳日浪、喷流及其相关现象到目前所取得的一些观测和理论成果,并介绍了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日浪和喷流的时空关系以及它们的物理起源等问题所做的(或参与做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综述部分(第一章),工作部分(第二章到第四章)和问题和展望部分(第五章)。论文的主要成果归纳如下:1.通过对七个接连发生在活动区卫星黑子之上的Hα日浪事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它们的足根处有异极性磁流的浮现
吸积率是限制活动星系核(AGN)中心活动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应不同的吸积率(爱丁顿比),AGN中心会形成不同的盘结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观测特征。AGN的吸积性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观测特征,还与喷流的形成、AGN对寄主星系的反馈等基础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其显著的喷流活动,射电噪AGN的研究在AGN研究中一直是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射电噪AGN的各波段辐射中,喷流非热辐射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目前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