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临床上难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进行正确评价以及现有生化标志物在临床灵敏性特异性上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本文研究分析影响ACS预后的多种危险因素,利用快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潜在的新生化标志物并对血液循环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修饰形式进行检测,试图发现高灵敏度/特异度的新生化标志物以及NT-proBNP存在的所有修饰形式,分析和阐述新标志物和NT-proBNP不同修饰形式与ACS预后评价的关系,为ACS不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ACS特异性和个体化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论文分三部分进行。(1)分2批纳入因胸痛疑似ACS而在解放军总医院入院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特征学信息、既往疾病史、临床诊疗资料和血生化指标值,并对第1批患者进行出院后1个月和3年的随访,对第2批患者进行出院后2个月和1年的随访。随访内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MACE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梗)和次要终点事件(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而再入院治疗和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一系列分层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方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与ACS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2)随机选取来源于第1批研究对象的409例ACS患者,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时间飞行(SELDI-TOF)质谱技术检测患者血清标本,利用聚类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谱峰。(3)选取来源于第2批研究对象的200例ACS患者,采用免疫磁珠捕获患者血清中NT-proBNP的不同修饰形式,随后利用SELDI-TOF质谱进行检测,对比检索NT-proBNP在血液循环中的所有修饰形式,比较分析NT-proBNP不同修饰形式和血清中总NT-proBNP水平在ACS预后评价中的差异。结果:(1)第1批纳入1023例患者,其中770例确诊为ACS;ACS患者30天和3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8.3%和35.6%。第2批纳入1039例患者,其中777例确诊为ACS;ACS患者2个月和1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2%和35.6%。ACS患者短期(出院30天或2个月内)和中长期(出院30天后3年内或2个月后1年内)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在校正多种因素后,ACS患者短期预后与心功能≥3级或左室射血分数≤40%的比例、NT-proBNP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MB活性和肌钙蛋白T水平正相关(P<0.05),而长期预后仅与心功能相关(P<0.05)。(2)4174.39m/z的蛋白质谱峰与ACS患者3年心血管事件相关。在校正多种因素后,4174.39m/z是ACS患者出院30天后3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峰值第四等份与第一等份相比,HR=2.33,95%CI=1.23-4.39,P=0.009)。(3)NT-proBNP在ACS患者血液循环中以部分糖基化和水解结合的形式为主。NT-proBNP蛋白N端1-2氨基酸水解形式与N端1-3和C端76氨基酸水解并4个位点糖基化的比值与ACS短期和长期预后均负相关(P<0.05)。在校正多种因素后,该比值与ACS短期MACE以及短期和长期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性仍存在(P<0.05)。结论:ACS患者的短期预后和长期预后影响因素不同。4174.37m/z的蛋白质谱峰可能为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可为ACS长期预后评价提供额外的价值。此外,NT-proBNP的糖基化修饰形式可能是比内源性NT-proBNP更好的ACS预后评价生化标志物。本文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可为生化标志物及蛋白修饰形式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本文研究结论在ACS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改善患者预后评价能力和ACS临床诊疗策略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