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血管缺损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由于优质的人造大血管的发展,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小血管的应用令人失望,目前小血管的修复主要是用自体血管。血管移植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的重建和修复。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自体血管来源的限制,使一些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能及时提供具有活性的同种异体血管作为替代物,就会使许多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而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等原因影响了移植血管的成功率。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自分泌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可导致移植器官组织机能障碍。本实验通过建立同种大白兔颈动脉移植模型,从病理形态学、酶学活性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对移植后血管肿瘤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变化的意义进行探讨,为实际工作中寻找一种有效的血管处理和保存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雄性成熟日本大白兔,体重1.65-2.5kg,30只;新西兰大白兔5只,体重2.8-3.2kg。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室提供。2.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显微外科手术放大镜(Keeler 2.5倍)、SSW-3型显微外科手术器械、深低温冷冻冰箱(-86C FORMA-725)、Citadel2000型脱水机/Thermo全自动切片机(SHANDON Co.)、低温高速离心机(HERMLE Z383K Co.)、PTC-100PCR扩增仪、KODAK ID型凝胶成像系统分析仪、S-500P型紫外线可见光连续分光光度仪(法国SECOMAM公司)、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试剂盒(日本TaKaRa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NF引物(北京奥科生物工程公司)、TNF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北京中山生物工程公司)、RPMI 1640营养液(美国Gibco BRL公司)、DMSO(德国Merck公司)、青霉素钠(PC,4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SM,100万单位)。实验方法动物模型按人类无菌手术标准进行各种试剂配制及自体/异体颈动脉移植手术。其中,A组采用自体血管原位植入。B组采用新鲜采集的血管肝素盐水(HNS,25 IU/ml)冲洗后立即植入受者颈动脉。C组采用PC/SM(50 IU/ml)处理后室温密闭保存(72小时内使用)的异体血管植入。D组植入PC/SM(50 IU/ml)处理后液氮保存的血管。术后观察1-4周。取材时记录移植动脉周围情况及动脉外观、直径、是否通畅、有无狭窄。采集受者植入血管等标本分别保存于EDTA-2Na/抑肽酶塑料管和液氮中备检。检测指标和方法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血管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血管和心肌的TNF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移植血管TNF的变化。统计学分析数据均经SPSS软件进行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结果1,移植血管形态学改变:各组移植段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损伤性反应。B组血管损伤最为明显,几乎囊括了其它各组血管损伤的各种表现,且出现血管坏死、结构破坏,血管腔内大量机化血栓侵蚀血管壁、外膜水肿增厚以及外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中膜增厚明显等。D组血管结构保持较好,但也出现了血栓形成、腔内血栓机化溶解。各个亚组的情况类似。2,血管移植后通常情况:血管移植后开放近端血管远端血管充盈为血管通畅标准,即时通畅率为100%。取材时先剪断远端移植血管,以有血液流出为通畅标准,结果A组通畅率100%(3/3),B组44.4%(4/9),C组55.6%(5/9),而D组77.8%(7/9)。3.从各组血管组织切片中表达情况和统计结果可以看出,A组和D组TNF表达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为最高,与其它各组比较P<0.05。4.心肌组织切片结果与血管移植组有类似的结果:B组心肌的TNF的表达高于其他组,与A、D组比较P<0.05,而与C组无显著差异性。5.B组TNF-α基因水平(mRNA)的表达较A组明显增强(P<0.05。其他各组与A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同种动脉血管移植后血管损伤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血管壁以LC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膜增生、中膜增厚。严重者出现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血管结构破坏,甚至有血栓形成。2.经抗生素处理常温下保存的同种血管植入后,血管功能和结构难以维持,病理学表现并不优于未经处理而直接植入的同种血管。3.经抗生素处理并在液氮中保存的同种血管植入后效果最佳。其临床效果与自体血管移植相近。4.血再灌注损伤和/或免疫排斥反应能激发移植血管和全身各组织器官TNF的产生,从而造成移植血管的病理损害。5.同种血管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引起TNF的表达,而免疫排斥反应能增强TNF的表达。6.经过不同处理的供体血管TNF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未经处理的供体血管TNFmRNA表达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