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合”文化蕴涵于儒、道、佛、墨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当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华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和合故能谐”,“和合”文化精神广泛地根植于社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许多企业吸取外国经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取得成功。但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由于企业文化理论的起源在日本,理论体系研究在美国,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西方文化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理论在引入中国企业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善始善终,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口号,而不能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稳定发展,在稳定繁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企业不能再一味地以竞争态度面对市场因素,企业要加强相互合作,适应时代的需求,转向新的发展方向。
用传统“和合”文化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环境,赢得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西方企业管理强调劳动契约关系,注重制度约束。而东方文化强调人情因素。用“和合”文化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使东西方文化结合,起到促进企业内部关系和谐,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进而影响企业与外部环境因素如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新闻媒体、政府部门、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市场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和谐。这与党中央“和谐社会”理论是一致的。将传统“和合”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内部团结,使企业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具有“和合”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称为企业和合文化。建设企业和合文化的途径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和合”文化对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员工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物质文化的影响。通过将“和合”文化内涵引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使企业具备“诚信经营,和气生财”的道德精神。进而将“和合”价值观渗透到员工的思想行为中,进而物化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中。使整个企业都具备和合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企业要秉着“和合”、“合作”的态度与外部环境诸因素协调好关系。特别是与竞争者,要以和合文化的道德伦理为规范,进行竞争合作,不能为了盈利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环境与自然环境,力求达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许多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本文以长寿企业同仁堂集团和荣事达集团“和商”企业文化为范例,分析了它们成功的企业文化。以事实论证建设和合企业文化的合理性,以便对其它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