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汉语中一个独特的词类,量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用途,却正名较晚,因此关于量词的分类,学界的讨论也较晚且尚无定论。比较普遍的分法是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如《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随着现代学术研究朝着细致化、专题化的方向发展,名量词作为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的专题研究也日益丰富。但综观现有的研究材料和分析发现,关于名量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和语用领域,如从句法层面总结名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和使用、从语用层面分析名量词隐喻的表达效果等,而深入到名量词的隐喻认知研究却不多见。在我国,隐喻长期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赵艳芳、王寅等学者将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的认知语言学和隐喻认知理论引入,我国隐喻研究才开始转向认知。这一转向也启示翻译界从认知视角探讨翻译思维、过程、模式等问题。目前有关隐喻认知理论的引进和介绍主要以英语文本为主,翻译领域也以英语与汉语文本对比研究为主,该视角下汉语名量词的翻译也只有英译方法的零星总结。相比而言,俄汉语言对比研究中对此涉及较少,认知视角下名量词的俄译方法探讨几乎为零。因此,本文以认知为视角,运用体验哲学及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以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俄文译本为依托,深入汉语名量词的语义层面,对名量词的隐喻及其俄译问题进行研究。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对全文进行概述,指明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和论文研究的创新点。正文包含4个章节:第一章,名量词隐喻的机制。本章重点阐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并对本文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的定义和要素进行说明;在分析名量词隐喻的基本条件后,以名量词“星”与中心语名词“灯火”的搭配为例,演示名量词隐喻机制的操作过程。第二章,名量词隐喻的特点。本章通过将名量词概念隐喻与传统修辞学领域的隐喻进行对比,找出认知转向下名量词隐喻的简洁性、形象性和稳定性特点。第三章,名量词隐喻的俄译方法。本章承接第二章中名量词隐喻的简洁性、形象性和稳定性特点,提出采用针对性的语义补充法、形象保留法和句式转换法对其进行俄译。第四章,名量词隐喻俄译验证分析。本章以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数个名量词的精彩运用为样本,对名量词隐喻在俄文译本中的传达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剖析名量词隐喻俄译对认知语言学相关规律的印证意义:隐喻思维的普遍性、隐喻的形象性和隐喻效果的周期性。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梳理全文的主要脉络的同时,补充讨论本论文所提供的见解和翻译方案潜在的不足之处。汉语名量词的隐喻是一个有趣且复杂的课题,具有广阔的研究潜力,尤其是在与其他民族语言对比研究领域留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本文初步归纳名量词隐喻的特点及俄译方法,通过对名量词隐喻的俄译实践分析,试论证隐喻认知领域的若干规律,以期为认知语言学提供汉俄对比研究的语料,丰富汉俄翻译的视角与方法。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自身水平有限,材料尚缺,文中的一些论点还有待商榷和进一步挖掘,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师长、学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