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86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同时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疾病。1991年IgarashiH的研究提示偏头痛与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随后学者们针对相关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2004年Swartz等在meta分析中指出偏头痛患者形成脑白质疏松的风险是对照组的4倍,并且有先兆的偏头痛与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脑白质疏松发生率。国外一项CAMERA研究指出偏头痛是亚临床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亦有小样本人群的调查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中脑白质疏松的存在。然而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偏头痛导致的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特点和影响偏头痛患者中脑白质疏松的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将对偏头痛患者中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展开初步探讨。  目的:1、偏头痛患者中脑白质疏松的发病率;2、分析偏头痛患者中与脑白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并试图找出影响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因素;3、总结偏头痛患者中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108名偏头痛患者。依据头颅磁共振上是否表现脑白质疏松分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特征,并进一步对脑白质疏松的具体影像学特点进行描述。  结果:108例偏头痛患者中,其中女性69例(63.9%),男性39例(36.1%),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56岁。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withaura,MA)患者为50例,无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withoutaura,MOA)患者为58例。脑白质疏松的偏头痛患者72例,无脑白质疏松的偏头痛患者36例。脑白质疏松既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病灶部位不定。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疏松常见部位为幕上区,以额叶为主,仅有2例位于幕下区。通过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为偏头痛脑白质疏松关联的唯一因素。偏头痛类型在LA组和非LA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A组中MA所占比例69.44%明显高于非LA组中MA所占比例22.22%。而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在LA组与非LA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偏头痛患者中脑白质疏松较高发于脑部特定的解剖位置。年龄是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尽管伴有先兆的偏头痛远较不伴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疏松发生率高,但是偏头痛类型并非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疏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