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惠及了城乡居民的生活,但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197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名义比值仅仅只有2.57,而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项统计指标的数值已经上升到了3.32,城乡之间人均收入的具体差额也已经达到18095元。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恢复自由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2013年,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6894万人。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规模流动现象,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以及整个农村地区整体报酬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不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趋同和收入差距的缩小。但数据表明,在劳动力呈现规模流动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收敛,事实促使我们认真审视这一经济现象,并试图重新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以刘易斯模型、库次涅茨“倒U曲线”假说、乔根森理论、托达罗模型以及新经济迁移理论作为基础,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如何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一系列的动态分析。首先,分别对劳动力流动以及收入差距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和文字性概括工作;其次对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三条途径进行实证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如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针对如何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同时收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了促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民工的综合技能水平;提升农民工资待遇以及福利水平,避免在招聘时出现企业单位与求职劳动力供需不对称,一方招工困难、一方就业困难的情形;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更加完善,以及针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加快解决二元分割经济背景下城乡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