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航空航天活动的不断增加,空间环境正在变得日益拥挤。为了确保空间活动安全、维护空间环境稳定,世界各国迫切需要对空间态势进行全面、系统的感知。空间监视技术作为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手段,与其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雷达得益于其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的工作能力,在空间监视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能够对空间目标成像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球同步轨道发射/天地多基接收 SAR/ISAR复杂运动舰船目标成像方法研究”(编号:61671490)和“高轨道天地异构多基地新体制SAR/ISAR宽覆盖空间目标成像关键技术研究”(编号:6197116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航天活动的不断增加,空间环境正在变得日益拥挤。为了确保空间活动安全、维护空间环境稳定,世界各国迫切需要对空间态势进行全面、系统的感知。空间监视技术作为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手段,与其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雷达得益于其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的工作能力,在空间监视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能够对空间目标成像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也成为了监视、观测空间的有力工具,在空间目标的分类、识别以及机械损伤诊断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有的空间监视体系以地基系统为主,为了扩大监视目标范围、提高监视系统灵活性,需要进一步发展空基空间监视技术。星载雷达具有不受光照条件影响等独特优势,星载雷达空间目标成像也成为了空间监视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系统研究了空间目标的ISAR成像方法,研究内容包括空间目标ISAR图像的方位维定标、地基ISAR空间目标成像的参数化距离-瞬时多普勒(Range-Instantaneous Doppler,RID)RID算法以及星载ISAR空间目标成像方法。在地基ISAR参数化RID成像方法的研究中,本文根据目标的运动状态将其分为两类,分别为仅有轨道运动的平稳空间目标和存在姿态调整或处于慢速翻滚中的机动空间目标。文中分别分析了这两类目标的回波特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种适应的参数化RID成像方法。本文在上述各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主要内容如下所述:1.为解决空间目标ISAR成像的方位维定标问题,提出了基于轨道几何关系和回波参数估计的两步式精确定标方法。对于轨道信息可以预知的目标,该方法有效利用了先验信息,在分析空间目标ISAR成像基本几何构型的基础上,通过目标与雷达间的几何关系快速完成对目标图像的方位维定标。对于轨道信息未知的目标,该方法首先使用斑点检测算子提取目标上的独立散射点,然后采用积分三次相位函数法估计各个散射点回波的调频率,随后利用调频率与相对应的散射点距离位置之间的线性关系估计出目标的等效转速,最后完成对目标图像的方位维定标。通过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空间目标的ISAR图像进行精确定标。2.为解决仅有轨道运动的平稳空间目标ISAR成像问题,提出了基于平滑积分高分辨时间-调频率表示的参数化RID成像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仅有轨道运动的空间目标的回波特性,将单个距离单元的雷达回波建模为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所提成像方法使用平滑积分高分辨时间-调频率表示法完成对单个距离单元回波各个分量的调频率估计,从而重构出各个距离单元回波的瞬时多普勒谱,并获得目标在不同时刻的RID图像。通过仿真成像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成像方法的有效性,与同类方法的对比体现出了所提成像方法重构目标图像的准确性。3.为解决存在自身姿态调整或处于慢速翻滚中的机动空间目标ISAR成像问题,提出了相干积分平滑广义三次相位函数法用于估计多分量三次相位信号,并提出了基于该算法的参数化RID成像方法。文中首先根据对机动空间目标的三维转动状态和回波特征的分析,将单个距离单元的回波信号建模成为多分量三次相位信号。然后分析了广义三次相位函数法在估计多分量三次相位信号时的交叉项特性,提出了抑制交叉项的相干积分平滑广义三次相位函数参数估计方法。最后使用该方法完成对单个距离单元回波的参数估计,从而重构出各个距离单元散射点回波的瞬时多普勒谱,并获得目标在相应时刻的RID图像。通过不同信噪比下的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同类成像方法的结果对比体现出了所提方法的抗噪声性能、交叉项抑制性能、以及对二次调频率估计的准确性。4.为解决星载雷达空间目标ISAR成像中低信噪比和成像积累角较大导致的运动补偿问题,提出了基于抛物线检测和最小熵的参数化平动补偿方法,以及基于最小熵的参数化转动补偿方法。所提平动补偿方法将目标距离随慢时间的变化拟合为抛物线表达式,首先采用基于霍夫变换的抛物线检测法得到目标距离的初始估计,从而完成对回波的初始平动补偿。随后使用基于最小熵的参数化平动补偿方法估计初始补偿的剩余误差,并完成精确的平动补偿。所提转动补偿方法使用最小熵法对目标转动中心和等效转速进行联合估计,利用估计结果便可完成对目标图像的转动补偿及图像定标。通过不同信噪比下的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平动补偿和转动补偿方法的有效性,与同类平动补偿方法的结果对比体现出了所提方法的精确性。
其他文献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良、与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方便等优势,在高层建筑及大跨场馆中得到了较多应用,但目前尚无针对方、矩形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火灾下力学性能的研究。进一步地,火灾下框架柱不可避免地受到相邻梁、柱及节点的约束作用,其受火性能与约束作用呈强耦合性,与两端铰接柱差异很大。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采用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两端铰接、带有端部轴向和
极端环境交流永磁电机是深空、深海和深地装备的关键核心部件,其工作在大范围温度与压强变化的极端环境中。极端环境使电机材料特性发生变化,电机内物理场复杂、耦合严重、非线性问题突出,电机的特性和输出能力发生明显变化。然而,由于关键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导致极端环境电机的设计、分析和应用缺乏理论和技术支持,严重制约了极端环境电机技术的发展。本文对极端环境电机材料特性获取、综合物理场计算、特性分析和参数设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测序成本的下降,大型人群基因组计划不断开展,基因组变异的发现数量得以空前增长。如何有效挖掘和认识基因组变异的分子功能,是功能基因组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理解和研究疾病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理、发现药物靶点等具有重要意义。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分析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其通过在大量样本中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高精度三维模型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虚拟现实、现实增强、工业设计以及电影与游戏行业等领域中。由于高精度的模型难以通过人工设计完成,扫描真实物体是获取高精度模型最常用的手段。然而现有的扫描设备的精度有限,且通过扫描得到的模型不可避免的带有噪声。因此近年来,三维模型去噪成为了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三维模型去噪的主要目标是在移除噪声时保持模型的特征结构,这与二维图像去噪的目标类
旋压成形过程具有典型的连续局部塑性变形特征,在针对薄壁回转体类构件的成形中有着显著优势。但是金属在旋压成形过程中具有高度非线性特征,变形过程非常复杂,在该过程中韧性断裂是旋压成形过程中主要的失效方式之一,这会极大的限制旋压成形工艺的应用。为此,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对旋压过程中的损伤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以现有的GTN(Gurson-Tvergaad-Needlem
在国防、能源、工程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碳钢基部件的腐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中N-杂环缓蚀剂可以有效的抑制碳钢腐蚀。吖啶类作为重要的N-杂环化合物,具有毒性低、易合成、水溶性好、大的共轭体系等优点,具备成为“绿色高效缓蚀剂”的优势。但是目前对吖啶类化合物作为缓蚀剂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几乎没有开展对吖啶类分子进行修饰以提高其对钢材料的腐蚀防护功能和缓蚀机理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系列吖啶类化合
超精密激光测量技术是尖端微电子制造装备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技术,对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相比,光栅干涉测量技术具有稳定性高、便于多自由度测量的优势,但仍存在周期非线性误差过大、角度容差过小等问题亟待解决,以满足国产先进光刻机等高端装备发展对超精密测量提出的迫切需求。本文“低周期非线性误差外差光栅干涉测量技术研究”,针对现有外差光栅干涉测量系统中存在纳米级周期非线性误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化学学科有其特有的信息表达方式,学生通过经历各种化学信息获取的过程,掌握对化学信息的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转化与共享,揭示化学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与建构主义类似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同时,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建党先驱们在对"中华民族之复活"的追求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建党初期的革命纲领,包括"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和"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就体现了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的统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接续奋斗中,党始终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的统一论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社会主义从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抗生素残留和抗性基因的菌渣、废水及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其中仅菌渣一项我国年产量就超过200万吨以上,处理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危害。针对抗生素菌渣和污泥处理处置难题,本文研究了抗生素菌渣和污泥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考察了菌渣和污泥热解过程中气态产物的释放特征和氮转化,并探讨了热解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无害化机制;通过将抗生素菌渣和污泥热解后产生的生物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