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偏差问题研究——基于豫中S镇的实地调研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4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文简称农村低保)对象瞄准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农村低保对象瞄准机制存在失灵的问题,例如家庭收入核定难、制度规范操作难、对象动态调整难等,导致了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的效率较低,有限的低保资金没有得到高效的配置,无法实现低保资金的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在实践中产生了广为诟病的“低保乱象”,使部分农户无法公平公正的获得低保救助,理应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低保救助制度却起到了反向的作用。随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身为农村反贫困社会救助核心政策的农村低保制度也要实现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完成“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任务,以更好的保障农村贫困群体。因此,当前研究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基于S镇实地研究发现,基层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经历了两个时期,低保对象的指标分配时期和低保对象的民主评困时期。两个时期的低保对象瞄准均存在偏差,但展现出不同的特征。指标分配时期“错保”问题较为严重,民主评困时期“错保”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漏保”问题显现。依据目前我国农村低保政策目标要求,把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分为群体瞄准和资金瞄准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主要表现在群体瞄准方面的低保对象的个人化、终身化、错保漏保问题和资金瞄准方面的低保补差救助缺失等方面。  文章依据政策执行理论,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相结合,研究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的原因。发现造成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执行主体方面。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拥有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而且经办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低保涉及相关部门缺乏协同配合。其次,目标瞄准机制方面。调查机制、评议机制、动态调整机制都存在不同程度失灵的问题。再次,政策目标群体方面。农村居民对低保政策的认知度较低,对低保资源的“趋利”行为以及农村贫困户具有多样性都给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带了困难。最后,政策环境方面。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的传统文化也影响了农村低保对象的瞄准。  文章最后提出了消除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的政策建议。理顺基层低保管理、经办服务体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创新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机制,从民主评困向贫困测量转变;加强申领程序规范化与信息保障机制建设,从粗放发放向精细管理转变;提升基层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从单向监督向双向监督转变;整合社会救助项目,从单向收入补助向对维度综合援助转变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村低保对象精确瞄准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舞台管理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涉及舞台演出过程中诸多层面上的要素, 一定意义上扮演着舞台演出各要素之间黏合剂的重要角色, 其工作广泛地渗透到舞台演出的各个环节和流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相应的出现了土地供求矛盾尖锐、建设用地增长过快以及大量的
期刊
前苏联国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国内的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
近年来,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中一些企业的发展急速突进,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困难和问题.众所周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而目标成本的计划和
国库集中支付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优化策略,而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更是一次全新的财政体制改革,其对于我国整体的财政运行来说,具有着重大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关
目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呢?笔者以为,文本中的“空白”正是张扬学生个性的
加强税务行政执法监督是规范税收执法权,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途径。税收执法责任制建立起了各个税收执法岗位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税收执法“链条”,解决了税收执法的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推动,现如今的市政工程行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提高施工安全和加强质量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政工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从技术管理和施工的角度阐述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市政工程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以期推动本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大地上已经要求了很多年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小学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