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千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从明代中西方文化交流,《道德经》就开始了它的海外之旅,成为被翻译得最频繁、发行量最大的中国典籍,现在已经有近一百多个不同的英译文本。在《道德经》英译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融合与对抗,这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与否。
本文选取了三个较有代表性的译本,以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和香港汉学家刘殿爵的《道德经》英译本为素材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他们译文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重点研究他们对《道德经》核心概念的理解与翻译,通过比较寻求差异,以此了解他们对《道德经》以及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总结中国古代典籍外译的一些方法原则,以期推动《道德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