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组织的血管生成拟态、马赛克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血液供应模式以及其时空延续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参与肿瘤内皮依赖性血管生成过程中内皮细胞的来源,明确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及循环内皮细胞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此外本研究还阐述缺血缺氧对黑色素瘤微循环模式的影响,探讨HIF-1α、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Epo及肿瘤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某些恶性肿瘤的抗血管疗法远期效果不理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不同压力环境中黑色素瘤的微循环模式,探讨组织压力变化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丰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理论。 方法: 1 将B16黑色素瘤细胞悬液接种到60只C57小鼠鼠鼷部,待肿瘤大小达0.5mm左右时,连续处死动物每天5只,持续12天,将瘤组织块制作成组织切片,在切片上进行血管生成拟态、马赛克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血液供应模式的计数,初步判定三种血液供应模式的时间关系趋势,同时利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技术进行形态学观察。 2 将BrdU标记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接种至荷人黑色素瘤LiBr的SCID小鼠体内,17天后处死小鼠,将肿瘤组织进行抗BrdU免疫组化染色;水囊引产的胎儿四肢骨的骨髓源性的MSC进行分选、扩增、验证。PKH26染色后将MSC自鼠尾静脉接种至荷瘤(LiBr)的SCID小鼠体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将无PKH26染色的MSC自鼠尾静脉接种至荷瘤(B16)小鼠体内14天后处死动物,利用FISH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研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情况。 3 通过结扎40只C57小鼠后肢股动脉构建局部缺血缺氧环境,并接种黑色素瘤,建立小鼠缺血后肢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对比研究缺血缺氧环境和正常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