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开通方法及技巧应用并观察其近期疗效。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9年9月-2011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学院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且远端流出道良好的患者36例(42条肢体),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年龄(63.5±7.2)岁。病程9个月-10年不等,病变累及单下肢30例,双下肢6例。根据Fontaine系统对慢性下肢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Ⅱa3条(7.14%),Ⅱb26条(61.91%),Ⅲ12条(28.57%),Ⅳ1条(2.38%);2007年TASCⅡ分型:主-髂动脉病变:TASC B型4条, TASC D型2条;股-腘动脉病变:TASC A型18条,TASC B型15条;腘动脉以下病变:TASC A型2条,TASC B型1条。术前踝-肱指数(ABI)值在0-0.67之间,平均为0.37±0.18。采用交替步进技术,内膜下成形技术,导丝成攀技术等操作方式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或联合支架置入术对闭塞性病变进行开通,治疗后经影像评估、临床症状,并对术前及术后踝肱指数(ABI)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观察近期疗效并探讨手术成功开通的方法及技巧。结果:本研究组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42条肢体),42条肢体行血管成形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达100%(42/42)。髂动脉病变6条,共植入支架8枚,股-腘动脉病变33条,共植入支架22枚。腘动脉以下病变3例,均应用Deep球囊开通成功,未植入支架,保持良好的畅通率,远端血供明显增多。术后血管造影及出院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解剖学改善10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7±0.18上升至0.82±0.12,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改善,参照Marinelli DL等提出的评价标准,其中明显改善19条,中度改善22条,轻度改善1条。近期无进一步恶化患者。Fontaine分期亦明显趋于好转,Ⅰ5条(11.90%),Ⅱa28条(66.67%),Ⅱb6条(14.29%),Ⅲ3条(7.14%)。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率83.3%(30/36)。髂动脉病变6条术后6个月、12个月、2年通畅率分别为100%、100%、83.3%。股-腘动脉病变33条肢体,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通畅率分别为82.3%、70.4%、52.6%、42.4%。腘动脉以下病变3例,3个月通畅率100%。结论:(1)针对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部位、类型及长度,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有助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改善近期疗效;(2)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有效、安全、微创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3)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少,技术成功率较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需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