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增加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满足居民在出行中的快速高效需求,各大城市大力发展高速、大容量的轨道交通。轨道线路一般沿城市交通主干道修建,其可达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其直接影响范围之外的居民需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到达轨道站点。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者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绿色交通”模式——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模式。将自行车作为轨道交通的有效补充不仅能达到缩减换乘时耗的目的,还可提高轨道交通的可达性,扩大轨道交通影响范围。首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B&R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对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优缺点、交通特性和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从提高出行效率、节约能源和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来论述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组合出行的必要性。着重强调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模式的广义出行成本(时间成本、费用成本、舒适性成本),并标定这三个成本的感知系数,通过调查数据得出其权重比。通过对比使用自行车换乘与使用公共汽车换乘的广义出行成本,从而确定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范围。其次,从可达性的视角定性和定量分析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行为机理,其中可达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站点可达性、自行车方式可达性及换乘设施资源可达程度。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换乘机理模型,进一步定量解析居民的换乘行为。将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过程分解为自行车出行部分和存车换乘部分,提取因子分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特征变量,建立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转移概率模型。最后,以长春市轻轨3号线为实例,对其中5个站点进行数据调查,应用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机理模型和换乘转移概率模型分析个体属性、出行属性、站点可达属性、自行车感知收益属性、换乘设施资源可达属性之间的关联性,并预测这5个站点的自行车换乘转移概率和换乘量,对临河街、世纪广场、东北师大和长影世纪城这4个站点建议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并依据各个站点实际情况对停车场规模和停车场与站点的衔接方式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