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mddh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不仅是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效识别地下水形成和循环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以柴达木盆地典型的诺木洪山前冲洪积扇为研究区,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样采取为基础(共采取各类水样176件,其中简分析水样62件、全分析水样9件,D和18O各40件,3H样38件,14C样12件, CFCs样15件),综合运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水文学等原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地下水水化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揭示了地下水从补给-径流-排泄的循环规律。由南而北,沿冲洪积扇顶部向边缘方向,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呈现规律性变化。在洪积扇顶部,潜水水化学作用以淋滤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l-Na·Mg·Ca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g/L,为淡水,表现为补给区的特征;在洪积扇中部,潜水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作用为主,并伴有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类型以SO4·Cl-Na为主,潜水矿化度从1g/L增至10g/L,表现为径流区的特征;在盐沼地带,潜水水化学作用以蒸发浓缩作用和混合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为主,矿化度增至10g/L以上,最大可达302g/L,形成高矿化度咸水、卤水,表现为排泄区的特征。2.地下水δD和δ18O关系曲线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主要来自河水补给。CFCs和3H法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由河水与古水搀和而成,随着深度的增大,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的比例减小。沿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上,14C年龄具有由小变大的趋势。3.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是青海省诺木洪地区主要的水化学形成作用;沿诺木洪河流方向,主要发生了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反应、石膏和钾长石的溶解反应、Ca-Na阳离子交换反应以及岩盐或斜长石的溶解反应。4.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化学和同位素的特征,建立了典型剖面的地下水流系统循环模式,将区内地下水循环模式划分为局域循环型和区域循环型两种类型。
其他文献
ArF激光传输光路是联接ArF激光光源和光刻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中ArF激光光束形状、指向性以及系统的微正压控制是系统的关键指标。本论文针对上述三个关键指标,提出了对应
地震干涉是利用两个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记录进行互相关(或反褶积)处理,得到相当于一个检波点作为震源,另一个检波点作为接收点的虚拟的地震响应。它是在一维模型理论基础上发展
一直以来,多次波问题都是困扰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严重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干扰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目前,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对多次波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
采用无级变速器的汽车传动系统能更好地与发动机工况进行匹配,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无级变速器的每一次革新都对汽车整车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资源日益紧
沉积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反映河流演化的历史进程。水体沉积物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调查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影响沉积物营养盐
针对滩坝砂薄互层储层预测,单纯地应用常规地震预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现有资料和技术条件下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F151-F147工区沙四
在3C行业的零件数控加工过程中,加工原始G代码中的进给速度往往是根据经验设置的相对保守的值,加工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满足加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成为降低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