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在领导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践活动中,他不仅主张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民族革命,主张民权平等反对封建专制,还特别注重国民的民生改善和民众福祉,建立国民享有自由、民主、平等共同幸福的中华民主共和国。追求民生幸福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本文试图全面分析和把握孙中山民生思想,探索其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探寻其民生思想文化基础,探究其民生思想的理论内涵,探求其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代中国民生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中华文化的重民思想是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文化根基;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及进化论是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近代中国封建专制下民生的苦难是孙中山民生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核心内容,民生史观是孙中山思想的哲学基础。孙中山民生思想包括节制社会资本,发展交通等实业和普及教育等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不均导致了社会革命的大量爆发。这些社会革命运动深深地影响了孙中山,促使他意识到了由于社会不均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他希望:“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力图避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度社会化后形成的弊端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在中国上演,希冀建立一个“贫富均等”的大众认同度高的社会。他试图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来调节不均,逐渐实现社会大众可以认同的贫富均等。并且通过教育来富国,在他看来教育是立国之本。如果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国家就不可能育人才,就不可以培国脉,就不可能能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进而也不能促进文明向高级方向的进化。因此实施民生主义的纲领必然是普及教育。他认为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力,并且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师范教育。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有很大的前瞻性,是真知灼见,具有相当程度上的现代价值。他认识到了经济对民生问题解决的保障作用,注意到了发展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石,指出了在社会中进行贫富调节的重要性。我们要推进民生建设工作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主线不动摇。重视教育对于我国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重视教育的普及工作以及师范类院校的建设工作。因此可以说,关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孙中山思想研究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可以为今天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