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毒攻毒"是中医药抗癌的重要法则,但许多"以毒攻毒"类中药都因其本身毒性太大,以及作用无选择性而限制了使用.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将编码蜂毒素的基因用于肝癌的基因治疗,为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然而又有较大毒性的毒蛋白类中药——蜂毒素能安全应用于临床开壁新的途径,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该实验所采用的方法:(1)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携编码蜂毒基因及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通过电泳、RT-PCR等方法鉴定质粒中蜂毒素基因片段以及重组腺病毒中蜂毒素基因的转录.(2)以X-gal染色检测重组腺病毒体内外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MTT法测定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3)通过流式细胞仪、电泳、RT-PCR、TUNEL等方法观察携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等方法的影响.(4)采用动物实验观察蜂毒素基因体外转染对肝癌细胞致瘤能力的影响及重组腺病毒肿瘤内注射对荷肝癌裸鼠的抑瘤效果.从该研究中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编码蜂毒素的基因能有效插入重组腺病毒质粒中,并能在转染的肝癌细胞中转录和表达,证明动物毒基因作为肿瘤目的基因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是蜂毒素基因的良好载体,对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对肝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并与腺病毒滴度呈正相关;AFP启动子可特异驱动蜂毒素基因在分泌AFP的细胞中表达,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目的.(3)影响细胞周期、抑制PC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细胞内cPLA<,2>活性而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可以是蜂毒素抗肿瘤的部分作用机制.(4)蜂毒素基因体外转染肝癌细胞,可使其致瘤能力下降或丧失;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瘤内注射能明显抑制荷瘤鼠移植性肝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