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从文学意义的角度探讨《吕氏春秋》的成书与帝制统一的关系、《吕氏春秋》的结构特点、议论特点、音乐理论,以及《吕氏春秋》对汉代学术的影响等。以期拓展《吕氏春秋》文学研究的角度,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将古今中外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材料进行梳理,包括思想研究、文学研究、音乐研究、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之后分析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与帝制统一的关系问题。结合出土秦简中记载的编年资料,分析《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从时代背景与《吕氏春秋》的编撰情况入手,认为《吕氏春秋》的成书目的是为政治统一作理论支撑。 第三部分为《吕氏春秋》的结构特点。首先在“法天地”的主体结构之下分析《十二纪》的月令结构与阴阳五行结构,其次探讨了《八览》、《六论》篇章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简要阐发了《吕氏春秋》的结构对《史记》创作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吕氏春秋》的议论特点。受诸子散文发展的影响,吸纳融合了丰富的论证方法与修辞手法,并将各学派的思想有机融入,从而更好地为政治服务。处于战国末期学术总结大潮下的《吕氏春秋》在议论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提出论点,极大增强了可读性。 第五部分是《吕氏春秋》的音乐思想。吕书部分继承了周代乐教思想,保存了大量古代乐舞史料,在先秦“诗乐舞”一体的条件下,探讨吕书对于文学起源、文学欣赏、文学功能等方面的观点,并对《吕氏春秋》中的引诗情况做了简要梳理与分析。 第六部分是探讨《吕氏春秋》对汉初两部重要著作的影响。在成书方式与叙事素材两方面比较《吕氏春秋》对《淮南子》的影响,从天人关系与阴阳五行结构的发展上探讨《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春秋繁露》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