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文学意义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从文学意义的角度探讨《吕氏春秋》的成书与帝制统一的关系、《吕氏春秋》的结构特点、议论特点、音乐理论,以及《吕氏春秋》对汉代学术的影响等。以期拓展《吕氏春秋》文学研究的角度,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将古今中外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材料进行梳理,包括思想研究、文学研究、音乐研究、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之后分析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与帝制统一的关系问题。结合出土秦简中记载的编年资料,分析《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从时代背景与《吕氏春秋》的编撰情况入手,认为《吕氏春秋》的成书目的是为政治统一作理论支撑。  第三部分为《吕氏春秋》的结构特点。首先在“法天地”的主体结构之下分析《十二纪》的月令结构与阴阳五行结构,其次探讨了《八览》、《六论》篇章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简要阐发了《吕氏春秋》的结构对《史记》创作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吕氏春秋》的议论特点。受诸子散文发展的影响,吸纳融合了丰富的论证方法与修辞手法,并将各学派的思想有机融入,从而更好地为政治服务。处于战国末期学术总结大潮下的《吕氏春秋》在议论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提出论点,极大增强了可读性。  第五部分是《吕氏春秋》的音乐思想。吕书部分继承了周代乐教思想,保存了大量古代乐舞史料,在先秦“诗乐舞”一体的条件下,探讨吕书对于文学起源、文学欣赏、文学功能等方面的观点,并对《吕氏春秋》中的引诗情况做了简要梳理与分析。  第六部分是探讨《吕氏春秋》对汉初两部重要著作的影响。在成书方式与叙事素材两方面比较《吕氏春秋》对《淮南子》的影响,从天人关系与阴阳五行结构的发展上探讨《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春秋繁露》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词汇教学历来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国际汉语教学体系的愈加完善和成熟,笔者发现一直以来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同义词辨析”问题有了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即“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形式的不断深化,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文学的地位、作家的身份和文学期刊的运作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
弱阻尼低频振荡是影响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基于测量信息只能在振荡发生后进行告警,而不能预警.大量广域实测数据表明,因负荷的随机变化,电网内持续存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