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减持的市场反应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股东频繁减持的行为,引发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不少投资者对大股东等内部人在公告的敏感期内进行交易的行为表示质疑,内部人总能近乎精确地把握交易时机,他们总能在股票价格高位出售套现,或在股票价格低位抄底买入,因而获利不菲。大股东在资本市场上的举动成为众多投资者决策的风向标,更有极端的投资者,视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如洪水猛兽,对公司发布的减持公告存在着明显恐慌的情绪。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强化有关部门监察和管理,指导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考察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5年的减持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大股东减持前的超额收益与减持后的市场反应问题。然后,引入企业性质、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等控制变量,创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的市场反应问题。研究发现,减持公告日前后,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呈现先扬后抑的倒V形状,大股东在减持过程中,表现出超强的择时能力,而市场普遍把大股东减持事件解读为利空消息,减持行为传递了股价估值过高或看淡企业前景的信号,大股东的减持力度与市场负面反应的强烈程度正相关。但进一步细分减持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市场对大股东减持的解读不一定总是利空,以减持套利、降低风险等为私有目的的减持行为会造成股价的异常波动,而以优化股权结构、减持再投资等为目的的减持则不会对股价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此外,企业的成长性、规模、性质等个体因素也会对大股东减持事件的市场反应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的结论,从大股东、国家、上市公司、投资者这四个层面提出有益的建议:首先,大股东要规范自身减持行为;其次,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减持制度;再次,上市公司要提高减持信息披露的质量;最后,投资者要理性分析大股东减持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一、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大股东减持的市场反应问题,研究过程中同时考虑减持公告信息、公司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减持公告的影响方面,不仅包括减持公告披露的内容,还考虑公告披露的时点(及时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论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所特有的现象,重点研究近期大股东减持行为背后的目的、超额收益、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现实意义,并考虑我国所拥有的特殊背景,给出理论解释,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分别介绍了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中国目前的货币调控机制是从计划体制脱胎而来,表现为"双轨制",即对利率进行直接管制,对货币供应量则用间接手段进行调节.
作为销售金融产品的企业,银行服务及其流程优化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共识。通过对银行流程变革的实践思考,并结合现实例子进行规范分析,对银行在大环境中取得突破与进展有着至关重要
马来酸依那普利作为常用降压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从而引起全身血管舒张,发挥降压效果?服用该药后引起干咳报道多见,但对于头痛?腹痛?呕吐的
本文对香港中小型企业投资环境作出了较深入的探讨。从香港中小型企业发展及其背景,可窥探出今天香港中小型企业投资中国内地的原因。香港中小型企业投资中国内地不是一朝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