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黄泻心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复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该方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以三黄泻心汤为基础的类方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而这些类方的制备工艺大不相同,其物质基础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明确三黄泻心汤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进行了三黄泻心汤提取物的清热解毒活性评价,并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成分分析结果,开展以“炮制配伍”理论为基础的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研究。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本文系统查阅了三黄泻心汤及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相关资料,对三黄泻心汤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中药组分配伍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论述,为本论文实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 三黄泻心汤提取物的清热解毒活性评价及成分分析本文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为炎症模型,对三黄泻心汤水提物与醇提物进行了抗炎活性评价,结果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三黄泻心汤醇提物进行物质基础分析,建立了醇提物的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25个特征峰,用已知对照品归属了其中14个色谱峰,同时对醇提物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芩苷含量最高,大黄酸-8-O-葡萄糖苷、黄芩素及盐酸小檗碱等成分的含量也较高。分析各类成分的量比关系,发现黄酮类-蒽醌苷类-蒽醌苷元类-生物碱类成分的量比关系为7.7:2.0:1.0:1.8。比较水提物与醇提物,发现两者在成分组成及含量方面有差异。醇提物共测得16种成分的含量,而水提物只测得了14种成分的含量,未检测到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及番泻苷A。另外,醇提物大部分成分的含量比水提物高,只有黄芩苷及大黄酸-8-O-葡萄糖苷比水提物低,从类别含量看,醇提物只有黄酮类成分含量比水提物低,其余类别均高于水提物,尤其是蒽醌苷元类成分含量,醇提物是水提物的2.1倍:但从类别的含量百分比看,水提物除了黄酮类成分的百分比比醇提物高之外,蒽醌苷类成分也比醇提物高。另外,两种提取物中各成分的量比关系也存在显著的区别,醇提物中黄酮类-葸醌苷类-蒽醌苷元类-生物碱类成分的量比关系为7.7:2.0:1.0:1.8,而水提物中上述四类成分量比关系为17.9:4.1:1.0:3.1。第三部分三黄泻心汤清热解毒组分配伍优势方的筛选及成分分析本文以三黄泻心汤提取物清热解毒活性及其成分分析的结果为基础,依据“炮制配伍”理论,在三黄泻心汤原方饮片配比的基础上,以大黄三种饮片(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分别与黄芩、黄连配伍组方,根据各类成分在上述饮片中的平均含量配制9个组分配伍方。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及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筛选三黄泻心汤清热解毒优势方,结果显示组方2、4、8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组方7、8有显著的解热作用,综合以上结果,确定组方8为清热解毒优势方。建立了优势方的]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24个特征峰,并且归属了9个色谱峰。同时测定了优势方中9个成分的含量,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其次为蒽醌苷元及盐酸小檗碱,蒽醌苷类成分含量最低。分析各类成分的量比关系,发现黄芩苷-蒽醌苷类-葸醌苷元类-盐酸小檗碱的量比关系为3.6:1.0:2.3:1.2。优势方与其他组方比较,各配伍组分间的量比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推测三黄泻心汤清热解毒优势方活性可能与方中各配伍组分的量比关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