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了幼儿识字、由图画向文字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后,小学生从三年级起进入了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时期。课外阅读,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理解文字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加丰富了小学生的心灵、开阔了视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①他还认为,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大多是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离开了校园,家庭则是小学生们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成为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启蒙老师。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引导和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让他们爱上课外阅读,在其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是家长们的一门必修课。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法,对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岳麓区的部分小学生及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小学生阅读的态度、时间、内容、形式、对家长参与课外阅读的期望程度;以及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环境的营造、指导过程中的困惑等几方面进行了问卷、访谈。笔者发现家长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家长自身阅读习惯的缺乏;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态度;对小学生电子阅读的认识片面;对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盲目选择;与小学生缺乏阅读中的沟通交流。这主要是由家长自身的文化索质、现行教育体制的导向、家长对小学生的态度以及市面上少儿图书的质量儿方面原因所致。文末,笔者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家长自身应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成长价值;第三,合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阅读;第四,恰当选择小学生的课外读物;第五,家庭成员共同体验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