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污染环境的治理和修复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当今,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开展了污染环境修复的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植物修复已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污染环境治理的研究热点。植物修复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和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与微生物法相比,植物修复可以用于处理多种金属复合型污染物,尤其适合于大面积低浓度的污染物处理。开展植物修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课题针对水体、土壤中锰、铁的污染开展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通过系统的实验,得出:Mn2+、Fe2+污染对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但对幼苗生长过程影响较明显,高浓度Mn2+、Fe2+导致植物无法正常成苗。商陆作为锰超积累植物对Mn2+污染环境具有高抗性,生理生化指标显示其能够耐受小于700 mg·L-1的Mn2+污染环境,而商陆对Fe2+胁迫较为敏感,30 mg·L-1的Fe2+可极显著影响其生理反应;高羊茅对Mn2+、Fe2+具有一定的抗性,其生理耐受范围分别是75 mg·L-1、60 mg·L-1。进一步研究表明,Mn2+胁迫能够诱导商陆细胞小分子量((26.60 KD)蛋白的大量表达,而高羊茅在Mn2+、Fe2+以及商陆在Fe2+胁迫中则无此类现象。对Mn2+、Ve2+复合污染时商陆根表面锰铁氧化膜分析得出,在复合金属污染过程中,商陆根表面富集一定量的Mn、Fe元素并形成根表金属氧化膜,对胁迫环境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