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对于贫困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步摆脱了那种刀耕火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原始状态,实现了由贫困落后向现代文明的跨越,人类在减少和消除贫困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即使是在科技和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没有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的困扰,而且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中国是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要实践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使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贫困问题成因的差异性,加之反贫困制约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己经不能简单地采取过去那种依靠加大资金和物质投入的方式进行,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从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入手,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制约因素,确定影响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借鉴世界各国农村反贫困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参与式扶贫是促进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手段,并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增强了这一认识。参与式扶贫的核心是赋权,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扶贫开发中,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入手,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转变政府扶贫角色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扶贫效果,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中国农村反贫困进程不仅将进一步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极大地缓解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程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将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整体战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