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如何促进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己成为近些年来诸多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生态足迹分析通过计算生物物理量来衡量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因为该方法思路新颖、计算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本文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利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乌鲁木齐市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计算结果进行ARIMA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主要结论有:1997~2006年,乌鲁木齐市耕地、草地、林地、水域人均生态足迹盈亏年平均为-0.2055公顷/人,-1.35026公顷/人,-0.82952公顷/人,0.00318公顷/人,除水域略有盈余外,其他三种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其中以草地和林地赤字水平最高,究其原因是化石能源地(草地和林地)生态足迹居高不下,其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的1.66400公顷/人上升到2007年的2.18527公顷/人。通过ARI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乌鲁木齐市2007年~2012年的人均生态赤字,结果显示人均生态赤字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进一步上升(除耕地人均生态赤字有所下降外)。乌鲁木齐市林地和草地人均占有率偏低是导致林地和草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而化石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以及经济发展速度与生态资源承载力不协调,是导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增加林地和草地的比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先发展和扶持低能耗产业,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以缓解经济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之间的矛盾,是增加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提出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可以动态指示区域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使人们对目前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口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以寻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促进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