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清末报律(1906——1911)及其引发的报界反应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清廷执着于制颁报律的原因及主要意图,报界对于报律的态度变化及其权利诉求,报律与立宪的纠葛等问题,藉此呈现双方的争论根结,进而以小见大,透视清末立宪的困境。论文除绪论、结语外,计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报律颁发之前的报界预期。戊戌维新时期,康梁等人借助报刊这一传播工具,来鼓吹变法维新,将报刊视为实现变法理想的政治工具。20世纪以后,报界的权利意识和自我角色定位更是不断跃升。而清廷试图通过制定报律,来限制舆论,并将报刊纳入官方可操控的轨道,以服务其统治。1906年之前的报界,对于朝廷制定报律虽未明确表示反对,但不乏隐忧。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报律所引发的报界反应。20世纪初年,由于社会思潮的影响,报界舆论汹涌,清廷大为恐慌,急切需要报律加以限制,类似于行政指令的报律接连出台。已然政治化的报界以立宪为参照,以政论为武器,指责清廷视法律为儿戏,借报律摧残舆论,有违立宪之道。清廷的预备立宪逐渐偏离时人预想的轨道,报律更是成为众矢之的。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大清报律》推行、实施以及修改中的报界反应。由于种种原因,报律命途多舛,不仅受到报界的普遍抵制,清廷官员也视报律如玩物,报律的威信荡然无存。尽管清政府依旧汲汲于修改报律、推行报律,但报界志不在此,始终不以为然,批驳之声愈加高涨。总之,清末报律的制颁是清政府力图改弦更张的产物。虽然报律对于报刊言论的限制和处罚手段逐渐趋于宽松,但是一方面由于清廷法令不分,有法不依,自践其法,另一方面亦由于报界期望甚高,加之部分报馆设于租界和海外,清政府力有不逮,报律事实上已名存实亡。在报界看来,报律并非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以报刊为载体的舆论是推动政治改良的利器。虽然清廷坚持认为以权定法,天经地义,但在报界的权利视野下,专制政权已无合法性。清末报律从制定、颁布、再至推行的过程,是一个权力与权利不断互动和博弈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清末宪政改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