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柑桔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柑桔果实色泽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品质之一,而类胡萝卜素是柑桔果皮颜色的主要贡献者。本文以浙江主栽品种‘椪柑’和果皮积累β-柠乌素的‘满头红’等13个柑桔品种为研究材料,探究叶黄素酯化基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SY1、CCD4b1在类胡萝卜素积累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分析果实成熟期间和采后‘椪柑’的果皮、叶和花中叶黄素酯,发现处于转色期‘椪柑’果皮叶黄素酯化程度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桔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柑桔果实色泽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品质之一,而类胡萝卜素是柑桔果皮颜色的主要贡献者。本文以浙江主栽品种‘椪柑’和果皮积累β-柠乌素的‘满头红’等13个柑桔品种为研究材料,探究叶黄素酯化基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SY1、CCD4b1在类胡萝卜素积累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分析果实成熟期间和采后‘椪柑’的果皮、叶和花中叶黄素酯,发现处于转色期‘椪柑’果皮叶黄素酯化程度从0.27增加至0.97,果实成熟后酯化程度维持不变;花瓣中近30%叶黄素发生酯化,叶片中叶黄素不发生酯化。从‘椪柑’中鉴定和分离出酯化基因PYP2,在叶片和花中都表达,在果实转色期的果皮中高表达。2.置于15℃、10℃、5℃的‘椪柑’贮藏42 d时果皮叶黄素酯含量分别是0d的3.04倍、2.01倍和1.68倍,但酯化程度差仅增加2%、2%、4%。而对‘椪柑’果实进行乙烯处理,发现乙烯处理2 d时果皮叶黄素酯增加了1.73倍,PYP2表达增强3.73倍,酯化程度增加近4%。3.对‘满头红’果实进行乙烯和温度处理,发现15℃最利于‘满头红’果皮β-柠乌素和叶黄素积累,贮藏在5℃果实的果皮中β-柠乌素和叶黄素含量维持不变,25℃抑制两者的积累,但叶黄素酯化程度差异微弱。而对‘满头红’进行乙烯处理,发现果皮未完全褪青的‘满头红’果实经乙烯处理3 d时果皮中叶黄素酯化程度、β-柠乌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PSY1、CCD4b1和PYP2表达至少增强3.72倍;而乙烯对于成熟的‘满头红’果实效果微弱。4.以13个果皮积累β-柠乌素的柑桔品种研究PSY1、CCD4b1、PYP2与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关系。研究发现PSY1表达与类胡萝卜素总量、β-柠乌素与CCD4b1表达相关性弱,PYP2表达与叶黄素酯化程度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多种果蔬上常见的真菌病害,在作物苗期到果实成熟的各个时期均会发生,严重威胁果蔬产量和品质安全。化学防治是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长期用药,灰葡萄孢菌已对多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导致不少地区药剂防效下降。为了解灰葡萄孢菌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氟唑菌酰胺抗性的抗性风险及发生情况,本研究从田间采集的病番茄样本上分离鉴定到了
昆虫嗅觉系统在昆虫求偶、识别寄主和产卵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理解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求偶行为,探明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分子识别机制,本研究分别以Z11-16:Ald(Ⅰ型)、Z11-16:Ac和Z11-16:OH(Ⅱ型)为性信息素主成分诱捕田间东方粘虫雄蛾,通过触角RNA转录组测序分析、触角电位实验和RT-q PCR,比较两种性信息素类型的东方粘虫在基因表
对来自云南、浙江和内蒙古的30属禾本科植物的1821株内生真菌,根据IT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和ITS预测真菌的阈值,将这些菌株鉴定为3门10纲34目216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 5纲26目192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3纲6目21属,毛霉门Mucoromycota 2纲2目3属。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为主要
生物防治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植保手段。寄生蜂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生物防治资源,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且寄生特性丰富多样等特点。寄生蜂产卵孵化后,幼虫通过取食寄主血淋巴等获取营养,以完成生长发育。目前,对于寄生蜂幼虫取食寄主行为直接相关的唾液及唾液腺的研究仍较为缺乏。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 Say)属膜翅目茧蜂科,是一种外寄
植物内生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先天免疫和抵抗环境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挖掘有益内生真菌资源,探索其在促进生长和免疫诱抗方面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通过微生物组学分析比较了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之间的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差异。并对野生稻根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内生真菌分类地位及生物学功能,重点
花境是以多年生观花植物为主营造的、近人尺度的植物造景形式,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植物色彩和多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绿地。然而,国内花境设计与营建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花境色彩特征的景观评价研究较少,且多以定性分析和主观评价为主。本文以沪杭地区花境为例,通过问卷和面部表情识别技术获取公众的主观偏好和客观情感感知反馈,对花境色彩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经典花境案例的配置手法,总结花境色彩设
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国棉花产区广泛发生,其主要致病菌株为大丽轮枝菌落叶型株系。已有研究表明,大丽轮枝菌产生的N-乙酰乙醇胺类(NAEs)化合物NAE 12:0是引起棉花落叶的直接原因。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新种棉帚霉菌作为一个机会病原菌,与大丽轮枝菌共接种可增加病害严重度,并促进落叶,但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棉帚霉菌代谢物,明确棉帚霉菌是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作为传统国兰五大类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兼具审美、文化和经济价值,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种子萌发困难、繁殖系数低、杂交育种周期长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春兰的发展,近年来,野外挖掘采集也使春兰种质资源遭到破坏。‘虎蕊’为春兰珍品,屡次在兰展中获奖,目前未见对其进行组培研究的报道。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春兰‘虎蕊’自交后代根状茎为试验材料,运用植物组织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已广泛应用于抗病基因研究、抗逆基因筛选以及作物新病毒种类鉴定等方面。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结合RT-PCR、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测序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与分析方法,通过对对百香果、鸢尾、二月兰、苦荬菜和细茎斑种草等5种植物上病毒进行了鉴定分析,检测到12种病毒。采用
有关农药对虾类及其相关类群(如腹足类、水生维管植物、浮游植物和细菌等)种群动态方面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掌肢新米虾Neocaridina palmata、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低额溞Simocephalus vetulus和中华薄壳介Dolerocypris sinensis等物种构建室内生态系统,研究单次施用吡螨胺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