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有炎症侵润、髓鞘脱失及轴索变性、神经元细胞丧失。其确切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在MS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病理中其起重要作用,而人类机体存在着内源性抗氧化机制来对抗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其中尿酸及胆红素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MS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将成为一个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MS急性期患者和同期住院患者的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及治疗后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MS急性期患者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变化临床意义,观察血清尿酸、胆红素作为MS急性期患者的诊断、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的价值及意义,为今后应用尿酸、胆红素作为MS急性期新的一个治疗措施提供试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31例MS急性期患者及38例同期住院患者,以上两组均已经排除痛风、肝硬化、肾功能损伤、使用利尿剂、乙胺丁醇等药物对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存在的患者。MS急性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第二日的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清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实验室检查,一周内行头颅及脊髓MRI、胸片、心电图、肝胆脾B超检查,糖皮质激素治疗两周后复查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并对患者入院及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EDSS评分,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本试验MS急性期患者血清尿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其中尿酸、间接胆红素P值<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对本试验收集的其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MS急性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胱抑素C。 3.将本试验筛选出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法),结果显示尿酸、间接胆红素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尿酸,P=0.001,OR(优势比)值0.982;间接胆红素,P=0.035,OR(优势比)值0.649。 4.对MS急性期患者治疗两周后血清指标及EDSS评分变化情况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MS急性期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较入院时上升、EDS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EDSS评分,P<0.001,血清尿酸P=0.002;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对本试验MS急性期组治疗后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变化与EDSS评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血清尿酸变化与EDSS评分变化相关系数r=-0.400、P=0.026,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与EDSS评分变化相关系数r=-0.379、P=0.03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总胆红素变化与EDSS评分变化相关系数r=-0.083、P=0.659,血清直接胆红素变化与EDSS评分变化相关系数r=0.047、P=0.801,差异无统计意义。 6.本试验血清尿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间接胆红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P<0.001;选择Youden指数最大值的切点为诊断临界点,确定血清中尿酸含量≤242umol/L为最佳临界点,对应的敏感度为0.903,特异性0.763;确定血清间接胆红素≤9.450umol/L为最佳临界点,对应的敏感度为0.742,特异性0.684。 结论: 1.MS急性期患者的血清尿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 2.MS急性期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改善,血清尿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上升。 3.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病情改善中度负相关,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与病情改善低度负相关,而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与病情改善相关性不显著。 4.血清尿酸、间接胆红素可以作为MS急性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一个客观评估指标。 5.血清尿酸、间接胆红素都可作为MS急性期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血清尿酸敏感度、特异性都较间接胆红素高。 6.适当提高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可以作为MS急性期的一个新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