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蜱是在我国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的有害节肢动物,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它不仅直接叮咬人畜产生危害,而且由于可以更换宿主,可传播人、兽共患疾病。蜱媒病一直是我国森林景区群众及游客健康的重要威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新发蜱媒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我国多个省市地区均有疫情发生。东北森林景区是无形体病的老自然疫源地,而且随着林区旅游业和副业的发展,许多非疫区易感人群的偶然感染率也有升高。本研究选取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森林景区为调查区域,将野外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分析相结合,跟踪进行无形体疫源地的动态调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gltA片段,分析东北森林景区蜱中无形体的感染情况,并将代表阳性片段联用长片段16S rRNA进行扩增测序确认。在2010~2011年共检测蜱2293只,其中2010年阳性率4.91%,2011年阳性率4.24%,经卡方检验,两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沟硬蜱阳性率4.86%,长角血蜱阳性率3.41%,森林革蜱阳性率0,三个蜱种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检测结果结合调查点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温度与雨水对蜱活动情况影响较大,并且在自然环境中土壤类型、小生境类型可能是影响蜱感染无形体的危险因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亲缘关系远近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气候差异。同时选取在我国北方林区分布较多并且对人畜有强攻击性的潜在媒介全沟硬蜱为研究对象,通过感染传播试验研究传播无形体的规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各虫态蜱是否感染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无形体可在全沟硬蜱体内经期传播和经卵传播,但经卵传播的效率很低。综合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情况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分析传播无形体可能的优势媒介及其传播规律,阐明无形体感染的危险自然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东北林区蜱中普遍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可能为无形体的媒介宿主。首次证实了全沟硬蜱中存在经期传播和经卵传播。本试验的结果为准确预测蜱发生情况以及进行合理的蜱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