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由若干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合理调整汇率水平。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由于国内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中美元头寸所占比例很高,而在非浮动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下,汇率风险未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几乎为空白,这无疑将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变了以往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状况,并开始浮动起来,这促使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问题。同时,新的人民币汇率逐渐上浮或下浮的机制可以说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了一次提高自身汇率风险防范能力,适应宏观调控构架和经济结构调整,抵御外部冲击的历史性机遇。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更加显性化、日常化。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汇率风险同时加大;银行客户的汇率风险上升,会增加银行受损的可能性。因此,银行高管层要尽快熟悉和充分了解本行的汇率风险水平和管理状况;尽快完成对本行管辖内汇率风险敞口头寸的统一计量和管理;尽快培养和建立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对包括汇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进行审计的队伍;引进和培养外汇业务和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积极研发帮助客户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防止由汇率风险引致的银行贷款风险增加等情况的发生。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并详细说明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以及之后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并举例分析了汇改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本文还分析了汇改前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及汇改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汇率风险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