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的词汇内容和文化内涵都极其丰富,它折射了语言的思维,负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地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留学生的生活、交际都离不开地名。因此,本文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一定的地名教学并对其进行了研究设计。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一章是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从地名研究、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地名教学研究这三个方面着手,理清前人的研究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打好基础。第二章我们对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教材《中国旅游与文化》,由此知道地名教学会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但地名教学的内容受关注不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专题;而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地名,但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地名教学。这是对外汉语地名教学的现状。第三章对地名教学的语料进行了研究。首先概括了地名语料的选取原则,即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使用频率较高;旅游观光的景点比较出名;涉及的文化内涵比较丰富。而本文以温州这座城市为线索搜集地名语料,因为温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众多、留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多,于是,我们分行政区划类、街道坊巷类、自然山水类和人工建筑类搜集了500个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温州地名。其次我们分析了收集到的地名语料即对温州地名进行了本体研究,为之后的地名教学研究打好基础。主要从构成状况、自然人文特点与命名理据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而言,从音节数量和平仄格式分析了地名语音构成特点,我们发现其构成以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为主,以平仄相间和平声相连居多;从词汇结构和词汇意义分析了地名词汇构成特点,主要有“专名+通名”、“通名+通名”、“专名+通名+通名”和“专名+通名+专名+通名”四种词汇结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和引申意义三种词汇意义;从词类和构词法分析了地名语法构成特点,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动词在地名中都有体现,又有偏正式和联合式地名。温州地名的自然人文特点有三:自然类通名丰富,反映了温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人物地名丰富,粗略统计地名语料,其中涉及了三十多位名家名人;宗教地名丰富,道教和佛教色彩浓厚。温州地名的命名理据主要也有三类:地理理据、历史理据和心理理据,地理理据又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历史理据又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心理理据又分为观念、意愿和感情理据。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即对外汉语地名教学,我们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意义进行了研究。对外汉语地名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地名词汇、地名汉字和地名文化这三大版块。地名词汇分为通名词汇和专名词汇,按照词义再细分两者;地名汉字按照《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分级统计,总共有500个汉字;地名文化主要分析了宗族意识、方位观念、趋吉求福心理、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这五个方面,并进行了中西比较。教学方法与技巧是以PPP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任务型教学方法和“实践原则、交际原则、目的原则和时效原则”而制定的。主要对展示、解释、练习这三个课堂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展示环节可以采用板书展示、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和表演展示,解释环节可以采用问答法、对比法、趣味故事法和实地教学法,练习环节可以采用选择题练习、问答题练习和任务型练习。而教学意义是与一般词汇、汉字和文化教学比较之后得出的。第五章具体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即从含“龙”字地名看中国人的图腾崇拜,此章主要是以第四章为理论指导,具体分析了教学要素和教学过程,化理论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