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首要考虑的国策,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是重中之重。农业上市公司是我国农业企业的先进代表,是我国农业企业引入现代公司制度,走向市场化道路并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特定产物;证券市场为我国农业企业提供了较好的融资平台,解决了农业企业因融资难,资金不足导致其行业发展踌躇不前等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经营发展并不乐观。受国内外农业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风险加大,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业绩逐步下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冲击,也有企业自身原因。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缺陷常常是导致企业持续经营危机的重要原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改革和完善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增强经营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度管理的核心,它是通过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等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来影响企业的前途和业绩,是企业稳定持续经营的基础保障。因此,基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研究公司治理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的研究和论证中,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上,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可持续经营能力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他们的研究现状,奠定本文研究基础。同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确定公司治理对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子。实证分析上,分成两个步骤,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农业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再通过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公司治理因子对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40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10个公司治理特征指标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为被解释变量。研究结论显示,股权集中度、Z指数(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和审计意见类型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Z指数和审计意见类型与持续经营能力明显负相关,表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权过高在一定程度削弱公司内股权制衡度,进而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其余变量则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与持续经营能力无明显相关性。进而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和薪酬激励等角度给出提升股权制衡度、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