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富含微生物的环境中获取全部营养物质,但它们却很少被微生物感染。这是因为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抗菌途径,例如,为了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植物合成了多种具有抗菌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多肽。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在植物防御反应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抗菌肽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人们最早于1965年从蜜蜂毒液中分离得到,现在已经在微生物、昆虫、脊椎动物以及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多种抗菌肽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抗菌肽作用位点及抗菌机理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抗菌肽通过干扰葡聚糖、几丁质等微生物细胞壁组成物质的正常合成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植物中发现的Hevein类和Knottin类抗菌肽即属此类。而作用于微生物质膜的抗菌肽则通过生理条件下带有正电荷且具有两亲性的特点与微生物细胞结合,并插入到质膜中,在膜上形成穿膜孔洞使得细胞物质外泄或激活离子通道使微生物细胞离子比例失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此类抗菌肽数量众多,如防卫素类、Magainins、乳链菌肽等都是典型的作用于微生物质膜的抗菌肽。第三类抗菌肽主要是通过启动胁迫相关基因、絮凝细胞内含物、抑制某些细胞器的作用、抑制核酸合成或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菌活性的,如各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等。本文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红梣果实水浸提液中的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分子量小于Sephadex G-15凝胶排阻分子量1 500Da的小分子抗菌肽。通过LC/ESI-MS液质联用法对该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其正离子采集模式下的谱图推测该物质的分子量约为927.4Da,其氨基酸组成可能为Lys,Asp, Pro,Gly,Ile(Leu),Gly,Glu,Pro,BcZ。确切的分子量及氨基酸序列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同时,利用琼脂扩散的原理,通过管碟法和打孔法分别测定了抗菌肽对细菌及真菌的抑菌谱,发现该抗菌肽可以广泛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