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知识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基础性作用,并且着眼于对知识进行制度性分析的必要,本文从对于知识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即知识观的视角,考察学系在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历史。主要根据美国学者的美国高等教育院校史、课程史和文献汇编,以及他们对于本国学术思想流变的研究,本文认为,贯穿着教师专业化和学习多样化的主题,学系在19世纪的发展大致呈现出三个相继的阶段:19世纪20、30年代针对古典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学系,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的独立于传统学院中核心古典课程的理学院,内战结束以后在新式的美国大学中特别是由于社会科学学科独立而设置的致力于某一知识领域教学和研究的学系。 通过对于相关历史的系统整理,本文指出,学系在19世纪的发展伴随着知识本身的扩张和传统学院向新式大学的过渡,不过这些扩张和过渡都与知识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由于原有的统一于道德人伦的知识观逐渐遭受专门化的科学探究范式的挑战,新的知识类型被赋予了学院课程的价值,而新的制度安排如选修制和研究生院也反映了对于新范式的追求。转变中的知识观一方面为高等教育吸纳新的知识来源,另一方面则促生相关的体制创新以稳固其自身的地位,而这两方面的作用最终汇集到了学系这样的基层操作单位。 不过,转变并不意味着原有知识观的彻底消失,尽管各门学科不断强调自身的独立身份,并且对于知识的道德意义如何发挥各有主张,它们对于不同知识的道德相关本身还是有明确共识的。因此可以预见,知识观中追求共同道德目标的稳定因素仍然会在20世纪对于建立在注重分科探讨的观念基础上的学系的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还发现,尽管从19世纪20年代的学系开始,德国大学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就一直持续,学系本身毕竟还是在美国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过由于众多学者在德国的学习经历,19世纪美国学院和大学中的学系与德国大学专断的研究所并不是完全不同的。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甚至在美国学界都缺乏系统整理的学系早期发展史,并且借助知识观这样一个具有社会学意涵的概念来尝试分析和解释这段历史。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研究还可以在文献收集和理论思考两个方面继续深入,并且将视野拓宽到学系在两岸三地华人社会大学中的应用和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