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远期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肾移植病人的泌尿系结石治疗过程中,因移植肾是较为珍贵的孤立肾,且移植手术机会难得,具有特殊性,所以治疗上需格外注意对移植肾功能的保护。同时移植肾、输尿管解剖结构的改变,治疗上存在一定特异性,增加了治疗的困难。通过对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诊治的数据分析,总结经验,探讨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患者相关因素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系统回顾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辽宁省北部战区总医院及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两家肾移植中心随访系统中801肾移植后患者中27例患有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及10例在其他医院移植于我院处理结石患者,共37例患者诊治资料,年龄23~62岁;男,27例,女,10例;术前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及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后结石发病时间为1年~10年。术式为异体肾移植术,33例尸体肾移植,1例亲体肾移植,3例为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肾位于右侧髂窝,移植肾动静脉与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肾输尿管与同侧膀胱壁行膀胱粘膜下抗返流吻合。31例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均常规采用钙调蛋白抑制剂+抗增殖药物+糖皮质激素三联用药方案。术后肌酐水平为56mmol/1~512 mmol/l。结石位于肾内15例,输尿管上段14例,输尿管下段6例,移植肾、输尿管同时存在结石2例。结石原因大体为:输尿管支架继发结石、供肾结石、感染、输尿管狭窄、高尿酸血症、免疫抑制剂、继发甲旁亢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体外震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支架置入及联合治疗。37例患者中,其中18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其中3例因感染一期行经皮肾造瘘术,引流控制感染后,二期经皮肾镜碎石,1例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8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5例行保守治疗;4例体外震波碎石后排出结石,其中1例碎石前置入输尿管支架管;1例患者行输尿管切开取石;1例单纯性输尿管支架置入配合药物治疗。经治疗后,肌酐明显下降,肾功能逐渐恢复。随访6个月~1年,治疗后6个月其中16例恢复正常,21例肌酐150umol/l左右,治疗后1年肌酐基本维持于治疗后6个月水平。5例患者于治疗后1年左右有小结石复发情况。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结石部位、梗阻时间、术前肌酐水平、治疗方法、是否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血尿情况、术后石街形成情况、术后肾功恢复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肾实质厚度等情况、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进行分组建立表格数据库,随访治疗肌酐恢复水平情况。收集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检验单因素统计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上述的因素对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远期肾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根据t检验单因素分析统计学检测结果,性别、年龄、治疗方法、术后血尿、术后感染、术后是否石街、术后肌酐、术后复发情况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不大(P>0.05);而术前肌酐、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结石梗阻部位、是否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移植肾实质厚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恢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这些因素可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可见术前肌酐、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为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与常规结石的治疗大致相同,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治疗方案,及早解除梗阻,注意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根据统计学结果术前肌酐、结石梗阻部位、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是否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移植肾实质厚度这些因素可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恢复。术前肌酐、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为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那时,我的爷爷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的家就在校园里面。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偷偷出门,晃悠悠地穿过长长的林荫路,从教工宿舍区一直走到教学区去。有时候,我一不小心就溜到了爷爷上课的教室旁边。我踮起脚努力从窗户往里看。爷爷穿着靛蓝色的中山装,带着黑框眼镜,左上的口袋别着一支钢笔,口袋里面有一个小本子,手上捏着粉笔。  我在窗户上伸出半个脑袋,长时间地盯着爷爷
近年来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航班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机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机场内航空器和各种保障车辆的数量也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在增加。安全工作是民航的
<正>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仍然充满复杂性,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经济运行处于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随着集团公司规模化、产业化、市
会议
由于交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十分紧缺的社会现状,人们对出行代步工具在燃油经济性和舒适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燃料汽车已不再是新型交通工具的主流,正逐渐被应运而生的各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替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由于存在一个外部电源从而能够进行外部充电,使得汽车具有更长的续航里程而备受关注。近些年来,学术界对插电混合